王献之
王献之读音为 wáng xiàn zhī。意思是:王献之(344-386)东晋书法家。字子敬,琅邪临沂(今属山东)人。王羲之子。官至中书令。世称“王大令”。与父齐名,有“二王”之称。各体皆精,行草尤佳,号“破体”,富豪迈之气,对后世影响很大。有墨迹《鸭头丸帖》等存世。
拼音wáng xiàn zhī
注音
词语分解
王献之wáng xiàn zhī
词语意思:
王献之(344-386)东晋书法家。字子敬,琅邪临沂(今属山东)人。王羲之子。官至中书令。世称“王大令”。与父齐名,有“二王”之称。各体皆精,行草尤佳,号“破体”,富豪迈之气,对后世影响很大。有墨迹《鸭头丸帖》等存世。
分词解释:行草:
1.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法字体。
2.行书与草书的并称。
墨迹:
①字画的真迹:喜看古人墨迹。
②墨痕:墨迹未干。
鸭头:
鸭头色绿,形容水色。
东晋:
朝代,公元317-420,自元帝(司马睿)建武元年起到恭帝(司马德文)元熙二年止。建都建康(今南京)。
豪迈:
气魄大;勇往直前:气概豪迈丨豪迈的事业。
词语意思:
王献之(344-386)东晋书法家。字子敬,琅邪临沂(今属山东)人。王羲之子。官至中书令。世称“王大令”。与父齐名,有“二王”之称。各体皆精,行草尤佳,号“破体”,富豪迈之气,对后世影响很大。有墨迹《鸭头丸帖》等存世。
分词解释:行草:
1.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法字体。
2.行书与草书的并称。
墨迹:
①字画的真迹:喜看古人墨迹。
②墨痕:墨迹未干。
鸭头:
鸭头色绿,形容水色。
东晋:
朝代,公元317-420,自元帝(司马睿)建武元年起到恭帝(司马德文)元熙二年止。建都建康(今南京)。
豪迈:
气魄大;勇往直前:气概豪迈丨豪迈的事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