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

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

喻学贵专精。是赵普以半部《论语》辅助赵匡胤定天下事。赵普(922-992年)祖为幽州蓟(今北京大兴县西南)人,迁镇州(治所今河北正定),再迁河南洛阳。字则平,后周时赵匡胤幕僚,任掌书记。后周显德七年(960年)正月元旦,曾与赵匡胤弟赵光义等策动陈桥兵变,帮助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宋朝,为开国功臣。因此,入宋后授右谏议大夫,充枢密直学士。建隆元年(960年)向赵匡胤献策并自请从征,平定了李筠之乱,以功迁兵部侍郎、枢密副使。同年,又请速平李重进之乱。建隆三年(962年)任枢密使、检校太保。乾德二年(964年)任宰相。赵匡胤视如左右手,事无大小,皆与之商定。北宋初年的重大方针政策他都曾参预谋划,如为了集中行政权和财权,建议宋太祖罢宿卫和节镇兵权;委任文官知州事;在各路设置转运使;州置通判,与知州互相牵制;在实现统一的战争中,采取先南后北、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等。太祖晚年,其宠渐衰,出为河阳三城节度使。宋太宗即位后,想再任赵普为相,有人反映说,赵普只是在青少年时代学习过官吏事务,没有学问,只读过《论语》。赵光义问赵普,他毫不隐晦说,我平生所学确实只有一部《论语》。从前,曾以一半帮助太祖定天下;现在,我要用另一半辅助陛下,使天下太平。太宗时他两次为相。晚年手不释卷,每次下朝,就闭门读书。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,便非常果断自如。赵普死后,家人打开他的书箱一看,果然只有《论语》二十篇。于是后人有“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”之称。

【出典】:

宋史》卷256《赵普传》8940页:“普少习吏事,寡学术,及为相,太祖常劝以读书。晚年手不释卷,每归私第,阖户启箧取书,读之竟日。及次日临政,处决如流。既薨,家人发箧视之,则《论语》二十篇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7:“赵普再相,人言普山东人,所读者止《论语》,盖亦少陵之说也。太宗尝以此论问普,普略不隐,对曰:‘臣平生所知,诚不出此。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,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。’普之相业,固未能无愧于《论语》。而其言,则天下之至言也。” 元·高文秀撰《好酒赵元遇上皇杂剧》(载《元曲选外编》)第一册:“某姓赵,名光普,字则平,辅佐主公,官拜丞相,封太师韩国公之职,乃开国功臣也。……每次大事启文观书,乃《论语》也。此时称小官以半部《论语》治平天下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慈母笞不痛

    源见“伯瑜泣杖”。称人有孝心。三国 魏曹植《鞞舞歌.灵芝篇》:“伯俞年七十,彩衣以娱亲。慈母笞不痛,歔欷涕沾巾。”

  • 羞面江东

    源见“不肯过江东”。谓无颜面对家乡的山水。宋汪宗臣《酹江月.题项羽乌江庙》词:“望断秦关无限恨,羞面江东山水。”

  • 衔发

    《列子.周穆王》:“籍带而寝则梦蛇,飞鸟衔发则梦飞。”后因以“衔发”为做梦之典。唐 贾?《庄周梦为蝴蝶赋》:“梦也者,不期而会;飞也者,以息相吹。岂衔发之能诊,盖忘蹄之可知。”【词语衔发】   汉语大

  • 跖狗吠尧

    同“桀犬吠尧”。《新唐书.孙伏伽传》:“且跖狗吠尧,吠非其主。”主谓 跖,古代人名;吠,狗叫。跖养的犬冲着尧狂叫。比喻各为其主。语本《战国策·齐策六》:“貂勃曰:‘跖之狗吠尧,非贵跖而贱尧,狗固吠非其

  • 青蝇相点,白璧成冤

    源见“青蝇营营”。比喻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。唐陈子昂《宴胡楚真禁所》诗:“青蝇一相点,白璧遂成冤。”

  • 燕梦征兰

    《左传.宣公三年》载:郑文公有贱妾名燕姞,梦天使送她一支兰花,天使说:“我是伯儵,是你的祖先,把它作为你的儿子。因兰有国香,佩带着它,别人就会像爱兰一样地爱你。”不久以后文公果然让她侍寝,怀孕生了穆公

  • 指出千囷

    源见“指囷”。形容慷慨助友。唐 孙元晏《鲁肃指囷》诗:“破产移家事亦难,佐吴从此霸江山。争教不立功勋得,指出千囷如等闲。”

  • 遗珥堕簪

    同“遗簪堕珥”。宋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戏文十七出:“清晓,侍婢不惜千金,相呼斗百草。遗珥堕簪,蹙着秋千,不禁笑语声高。”见“遗簪堕珥”。宋·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17出:“~,蹙着秋千,不禁笑语声高。”【词

  • 手口之泽

    《礼记.玉藻》:“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,手泽存焉尔;母没而杯圈不饮焉,口泽之气存焉尔。”后因以“手口之泽”指父母遗物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.风操》:“父之遗书,母之杯圈,感其手口之泽,不忍读用。”【词语

  • 李代桃

    同“李代僵桃”。清李玉《清忠谱.捕义》:“怎偷生?惜羽毛。急向公庭分白皂,肯任他人李代桃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