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阳有近亲
《后汉书.刘隆传》:“时诸郡各遣使奏事,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,视之,云:‘颖川、弘农可问,河南、南阳不可问。’帝诘吏由趣,吏不肯服,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。帝怒。时显宗为东海公,年十二……对曰:‘河南帝城,多近臣,南阳帝乡,多近亲,田宅逾制,不可为准。’”
后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乡是南阳,故近亲甚多。后遂用为君王近亲之典。
唐.韩愈《题广昌馆》:“丘坟发掘当官路,何处南阳有近亲。”
《后汉书.刘隆传》:“时诸郡各遣使奏事,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,视之,云:‘颖川、弘农可问,河南、南阳不可问。’帝诘吏由趣,吏不肯服,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。帝怒。时显宗为东海公,年十二……对曰:‘河南帝城,多近臣,南阳帝乡,多近亲,田宅逾制,不可为准。’”
后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乡是南阳,故近亲甚多。后遂用为君王近亲之典。
唐.韩愈《题广昌馆》:“丘坟发掘当官路,何处南阳有近亲。”
见“绵力薄材”。
源见“新亭对泣”。形容为国难而忧伤。宋汪元量《莺啼序.重过金陵》词:“楚囚对泣何时已,叹人间、今古真儿戏。”见“楚囚相对”。沈朓《偶成》:“~浑无补,谁为中原奋鲁戈?”【词语楚囚对泣】 成语:楚囚对
意为翻脸不认人。语出唐.韩愈《柳子厚墓誌铭》:“一旦临小利害,仅如毛发比,反眼若不相识。”《聊斋志异.江城》:而女善怒,反眼若不相识,词舌嘲啁,常聒于耳。”见“反眼不识”。《聊斋志异·江城》:“逾岁,
源见“揆门相”。指宰相之位,内阁。《旧唐书.哀帝纪》:“左仆射裴枢,右仆射崔远,虽罢机衡,尚居揆路。”【词语揆路】 汉语大词典:揆路
晋.陶潜《归去来辞》:“云无心以出岫,鸟倦飞而知还。”晋.陶渊明《归去来辞》中有“鸟倦飞而知还”句,表明自己已无心仕途,愿从此隐遁。“飞鸟倦未还”是反用陶潜句意,表现思归未归的心绪。唐.崔橹《春晚岳阳
椎(chuí垂):同“槌”。敲打用的槌。此典指张良欲为韩国报仇而行刺秦始皇。后以此典表现志士决心舍家亡身,为国复仇的气概。张良(?——前186年),字子房,相传为城父(今安徽毫县东南)人,祖与父相继为
同“北窗叟”。唐 周贺《赠皎然上人》诗:“竹庭瓶水新,深称北窗人。”
源见“魏紫姚黄”。指牡丹的两个名种。宋范成大《再赋简养正》:“南北梅枝噤雪寒,玉梨皴雨泪阑干。一年春色摧残尽,更觅姚黄魏紫看。”并列 姚黄,千叶黄花牡丹,出于姚氏民家;魏紫,千叶肉红牡丹,出于魏相仁溥
旧称父母居住之地。也借以称父母。唐代杜甫《送韩十四江东省觐》诗:“我已无家寻弟妹,君今何处访庭闱?”【词语庭闱】 汉语大词典:庭闱
束脩:古代用作初次拜见的礼物。脩,干肉;束脩,即一束干肉,每束十条。诲:教诲。 凡自愿送来“束脩”的人,我从未拒绝对他施教。语出《论语.述而》:“子曰:‘自行束脩以上,吾未尝无诲焉。’”明.王世贞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