搔首:用手挠头。踟蹰:来回走动。 形容焦躁不安。语出《诗.邶风.静女》:“静女其姝,俟我于城隅,爱而不见,搔首踟蹰。”宋.洪迈《夷坚甲志》卷六:“罗好学,每读书必研究意义。苟有得,则怡然长啸。或未会
同“洗心革面”。清钱谦益《王淑士墓志铭》:“习其反覆教诲,出于至诚,莫不洗心回面,誓不忍负。”见“洗心革面”。清·钱谦益《王淑士墓志铭》:“(楚士)习其反复教诲,出于至诚,莫不~,誓不忍负。”【词语洗
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排调》:“桓南郡(桓温)与殷荆州(殷仲堪)语次,……作危语,桓曰:‘矛头淅米剑头炊。’殷曰:‘百岁老翁攀枯枝。’顾曰:‘井上辘轳卧婴儿。’殷有一参军在坐云:‘盲人骑瞎马,夜半
《庄子.山木篇》:“庄周游乎雕陵(栗园名)之樊(篱),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,翼广七尺,目大运寸(据《庄子集释》注,运,员也。员通圆,故运寸指眼圆一寸。也可释“运”为转动,义同。),感(触)周之颡而集于栗
《礼记.王制》:“周人养国老于东胶,养庶老于虞庠。”郑玄注:“东胶亦大学,在国中王宫之东。”又《礼记.学记》:“古之教者,家有塾,党有庠。”周时称大学为胶,称小学为庠。后世以“胶庠”通称学校。《梁书.
源见“女娲补天”。借指济时匡世的英杰。柳亚子《题李公朴怒涛集》诗之二:“崩城杞妇应收泪,炼石娲皇誓补天。”
《周易.谦卦》:《彖》曰:“谦尊而光,卑而不可逾,君子之终也。”《周易.谦卦》中有“谦尊而光”之语,是说君子谦让而能增辉之意。后遂用为谦让美德之典。唐.贾岛《寄令狐绹相公》诗:“谦光贤将相,别纸圣龙蛇
同“祖洲”。唐李昌符《送人入新罗使》诗:“春生阳气早,天接祖州遥。”
《南史.谢弘微传》附《谢朏传》:“弟谢?时为吏部尚书,朏至郡,致?数斛酒,遗书曰:‘可力饮此,勿豫人事。’又附“谢?传”:初,朏为吴兴,?於征虏渚送别,朏指?口曰:‘此中惟宜饮酒。’……”谢朏处于南朝
南海的别称。《文选.江淹.杂体诗〈袁太尉淑从驾〉》:“文轸薄桂海,声教烛冰天。”唐代李善注:“南海有桂,故云桂海。”宋代范成大《题湘山大施堂》诗:“重倚春林泪竹枝,南游风物鬓成丝。难寻桂海千峰梦,更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