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尔虞我诈

尔虞我诈

或用作“此诈彼虞”、“尔诈我虞”。形容互相猜疑,互相欺骗,勾心斗角。公元前595年秋,楚庄王出兵伐宋,相持几个月,双方均疲惫不堪。为了迫使宋国求和,楚国军队在当地修房筑屋,并招回逃亡百姓耕田种地,以作久驻之状。宋国上下十分恐惧,派出大臣华元乘夜进入楚军营垒,突然冲进主将公子侧房中,向他说明宋国已经达到了“易子而食,析骸以爨爨”的地步。如果楚国退出三十里,则愿求和;如仍不退,则宁愿拼到底也不投降。”楚国得知这一情况,当即退军三十里,两国缔结了盟约。盟约中称:“我们两国互不欺诈,互相信任。”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宋及楚平。华元为质。盟曰:‘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崔致远《谢诏示徐州事宜表》:“况是邻藩,岂谋侵扰,彼无此诈,此无彼虞。” 《毛泽东选集·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、办法和前途》:“团结要是真正的团结,尔诈我虞是不行的。”


见“尔诈我虞”。刘卫华、张欣武《哈佛女孩刘亦婷》:“他们还谈到商场上的~,官场上的阿谀奉迎贪赃枉法。”


解释尔:你。虞、诈:欺诈。形容互不信任,互相欺骗。

出处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”

春秋时期,楚王派遣大臣申舟出使齐国。从楚国到齐国,要途经宋国,申舟出使时,楚王给他说不用向宋国借道。申舟说:“宋国是个糊涂的国家,如果不借道,我就一定会被杀掉。”楚王说:“如果你被杀,我就出兵灭了宋国。”于是申舟不借道而行,后来果然被宋国杀掉。

楚王于是发兵进攻宋国,围困了九个多月还没有攻下,楚王就想退兵。申舟的儿子说:“先父甘冒杀身之祸而不敢放弃您不借道的命令,现在君王您却放弃了自己以前的诺言。”楚王哑口无言,无计可施。这时楚王的车夫申叔出主意说:“在阵地上修建房屋,并让逃亡的人来这里种田,宋国就会认为我们要打持久战,就一定会屈服。”楚王听从了这一建议,宋国果然非常害怕。

于是宋国派遣勇士华元趁夜潜入楚军,直接跑到宰相子反的床边,对他说:“实话告诉你,我们城里已经断粮,大家交换儿子当粮吃,拿死人骨头当柴烧。尽管这样,我们也宁愿与国同亡,而不会接受屈辱的条约。假如你们现在退军三十里,我们将听从你们的命令。”子反害怕了,便同意撤退三十里然后结盟。宋楚结盟时在盟约中写道:“我不欺骗你,你也不要欺骗我。”

近义钩心斗角

反义肝胆相照

例句

邻里间要搞好团结,不能尔虞我诈。


【词语尔虞我诈】  成语:尔虞我诈汉语词典:尔虞我诈

猜你喜欢

  • 穹苍

    即天。因象圆拱屋顶,中央高,周围下垂的形状,其色苍苍,故曰“穹苍”,或称“苍穹”。《诗.大雅.桑柔》:“靡有旅力,以念穹苍。”【词语穹苍】   汉语大词典:穹苍

  • 文公种米

    汉.陆贾《新语.辅政》:“故智者之所短,不如愚者之所长。文公种米,曾子架羊。”《淮南子.泰族训》;“文公树米,曾子架羊,犹之为知也。”相传,春秋时晋文公曾以米下种,希望能长出庄稼。此事虽然可笑,但并不

  • 鄂被

    同“鄂君被”。明张煌言《暑雨同诸子限韵仍禁江窗二字》之一:“愁满风尘侵鄂被,梦回烟树绕吴艭。”【词语鄂被】   汉语大词典:鄂被

  • 申胥恨

    源见“哭秦庭”。指国破家亡的悲愤。明吴昜《满江红》词:“伍胥耻,荆城雪;申胥恨,秦庭咽。”

  • 碧鹳雀

    《新唐书.裴宽传》:唐代裴宽为人廉洁自重。有一次有人不明不白地送给裴宽鹿肉,裴不受,又无法退回,就挖坑把鹿肉埋掉了。当时韦诜正假日登楼,望见有人埋物,问之,裴宽道:“宽不以苞苴污家,不敢自欺,故瘗之。

  • 丁兰

    源见“丁兰刻木”。指代孝子。清顾炎武《为丁贡士亡考衢州君生日作》诗:“欲向旧京传孝友,当时谁得似丁兰?”【词语丁兰】   汉语大词典:丁兰

  • 舍本从末

    同“舍本逐末”。《醒世恒言.汪大尹火焚宝莲寺》:“又有一等人,自己亲族贫乏,尚不肯周济分文,到得此辈募缘,偏肯整几两价布施,岂不是舍本从末的痴汉!”见“舍本逐末”。《醒世恒言》卷39:“又有一等人,自

  • 马鹿易形

    源见“指鹿为马”。比喻颠倒是非,混淆黑白。《后汉书.崔琦传》:“不能结纳贞良,以救祸败,反复欲钳塞士口,杜蔽主听,将欲使玄黄改色、马鹿易形乎?”见“指鹿为马”。《后汉书·文苑传上·崔琦》:“不能结纳贞

  • 丹砂久窖井水赤

    同“丹砂井”。宋苏轼《楼观》诗:“丹砂久窖井水赤,白术谁烧厨灶香?”

  • 搴帷

    同“褰帷”。搴,通“褰”。清汤斌《赠吴湖州》诗:“仙郎起草最知名,几载搴帷霅上行。”【词语搴帷】   汉语大词典:搴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