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蘧瑗知非”。指未能知时达变。宋苏轼《李杞寺丞见和前篇复用元韵答之》:“吾年凛凛今几馀,知非不去惭卫 蘧。”
梁代张僧繇画龙点睛的故事。无名氏《宣和画谱》:“(张僧繇)又尝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,不点目睛。谓点即腾骧而去,人以为诞,固请点之,因为落笔,才及二龙。果雷电破壁,徐视画已失之矣。独二龙未点睛者在焉。”后
同“晬面盎背”。明李东阳《索酒一首与方石》诗:“亦知善戏非成虐,晬盎从来别有方。”【词语晬盎】 汉语大词典:晬盎
见“摄官承乏”。北魏·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》4卷:“(东平王)略对曰:‘臣在本朝之日,~。’”
《左传.僖公五年》:“及难,公使寺人披伐蒲(注:公,指春秋晋献公。寺人,即宦官;披,人名,即勃鞮。蒲,晋地名,在今山西?县西北)。重耳曰:‘君父之命不校(注:校,抵抗)。’乃徇(注:当众宣示)曰:‘校
源见“四凶”。指流贬官员。唐裴夷直《崇山郡》诗:“地尽炎荒瘴海头,圣朝今又放驩兜。”
同“梦槐安”。元许谦《春夜次韵》之一:“饥乌惊鹊起南枝,梦入槐柯觉亦悲。”
同“薛涛笺”。清赵翼《美人风筝》诗之三:“糊上薛笺身绚烂,制成湘竹骨玲珑。”
同“郢匠斤”。宋李曾伯《醉蓬莱.寿别制垣》词:“汉橐班高,郢斤名重,喜动旌旗色。”【词语郢斤】 汉语大词典:郢斤
天:天意。命:命运。 乐从天意安排,听候命运摆布,故无忧无虑。 旧时用以劝人安分守己,逆来顺受之语。语出《易.系辞上》:“乐天知命故不忧。”晋.葛洪《抱朴子.勤求》:“达人所以不愁死者,非不欲求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