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忍辱袴下

忍辱袴下

袴(kù裤);同“裤”。袴下:裤裆底下。此典指韩信未得志时受人鄙视、嘲笑、污辱,忍气吞声从人的裤裆底下、两大腿之间爬过去。后以此典比喻有志之士暂时忍受耻辱。韩信(?——前196年),淮阴(今江苏淮阴市西南)人。家贫,无生活来源,经常投靠人家吃闲饭。淮阴屠户中有个侮辱韩信之年轻人,说:“你虽然个子高大,喜欢佩带刀剑,内心却是胆怯。”并当众侮辱韩信说:“你当真不怕死,就刺杀我;如果怕死,就从我裤裆底下爬过去。”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那个年轻人,就弯着身子,趴在地上,从他裤裆底下爬过去。满街看热闹之人都嘲笑韩信,认为他胆小怕事。以后韩信当上汉异姓诸侯王的楚王,回到楚都下邳(Pī披,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),又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、叫自己从他裤裆底下爬过去的那个年轻人,任命他做诸侯王楚国的中尉(掌巡城、捕盗等治安工作的武官)。韩信告诉将相们说:“这是个壮士。当初侮辱我时,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?但杀他没有名目,所以我忍辱下来,才达到今天这样的成就。”此典又作“笑韩信”、“暂时胯下何须耻”、“韩信那惭跨下羞”、“出胯”、“淮阴跨下人”、“跨下辱”、“甘此跨下辱”、“跨下”、“一市人皆笑”、“胯下韩侯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92《淮阴侯列传》2610、2626页:“淮阴屠(宰杀牲畜)中少年有侮信者,曰:‘若虽长大,好带刀剑,中情怯(qiè切,胆小)耳。’众辱之曰:‘信能死,刺我;不能死,出我袴下。’于是信孰(通“熟”,仔细)视之,俛(fǔ抚,同“俯”)出袴下,蒲伏(同“匍匐”,在地上用手脚爬行)。一市人皆笑信,以为怯。”“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。告诸将相曰:‘此壮士也。方辱我时,我宁不能杀之邪?杀之无名,故忍而就于此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白《行路难》:“淮阴市井笑韩信,汉朝公卿忌贾生。” 唐·韩愈《息兵》:“暂时胯下何须耻,自有苍苍鉴赤诚。” 唐·李群玉“张仪会展平生舌,韩信那惭跨下羞。” 宋·苏轼《次韵答章传道见赠》:“唾面慎勿拭,出胯当俯就。” 宋·陆游《忆荆州旧游》:“君不见将军昔忍跨下辱,京兆晚为人所怜。” 宋·朱熹《次季通韵赠范康侯》:“年来身老大,甘此跨下辱。” 宋·李廷忠《谢王枢使荐举启》:“或小识坐间之异,或大推跨下之奇。” 明·袁宏道《淮阴侯祠》:“贪他一颙真王印,卖却淮阴跨下人。 明·周永年《吊淮阴侯》:“一市人皆笑,三军众始惊。”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》:“看是何人坐上头,是当日胯下韩侯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颠旭

    《新唐书.张旭传》载:唐代书法家张旭嗜酒,每大醉狂走下笔,或以头濡墨而书,既醒自视以为神,世呼“张颠”。后因以“颠旭”称张旭。明王世贞《祝京兆法书歌》:“人云颠旭亦尔尔,毋乃大令更其名。”【词语颠旭】

  • 桃源士

    同“桃源人”。唐张说《岳阳石门墨山二山相连有禅堂观天下绝境》诗:“长捐桃源士,举世同企羡。”

  • 钵龙

    北魏崔鸿《十六国春秋.前秦.僧涉》:“僧涉(一作沙公)者,西域人也……能以秘祝下神龙。每旱,坚(苻坚)常使之咒龙,俄而龙便下钵中,天辄大雨。”后因以“钵龙”为咏高僧之典。清杨焯《游弁山资福寺呈霞胤师》

  • 傅说羹

    源见“盐梅和鼎”。借指良相。前蜀贯休《送卢舍人朝觐》诗:“既握钟繇笔,须调傅说羹。”

  • 影里弓蛇

    源见“杯弓蛇影”。喻疑神疑鬼。清李渔《答王子立山人问病兼释致病之疑》诗:“良朋爱我翻成惑,影里弓蛇未是真。”

  • 灞陵桥

    同“灞桥”。宋吴文英《生查子.稽山对雪有感》词:“醉情啼枕冰,往事分钗燕。三月灞陵桥,心剪东风乱。”

  • 举扇一撝

    形容傲慢的样子。《南史。萧子显传》:“颇有才气。及掌选,见九流宾客,不与流言,但举扇一撝而已。”撝( ㄏㄨㄟ huī 挥)通“挥”。

  • 跨琴鲤

    源见“琴高乘鲤”。指仙游。宋侯寘《念奴娇.和王圣俞》词:“浮丘何在,与君共跨琴鲤。”

  • 比兴

    比和兴是《诗》的两种创作方法。《诗.大序》:“故诗有六义焉:一曰风,二曰赋,三曰比,四曰兴,五曰雅,六曰颂。”宋代朱熹《诗集传》:“比者,以彼物比此物也。”又:“兴者,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。”【词

  • 人心不同如其面

    《左传.襄公三一年》:“子产曰:‘人心之不同,如其面焉,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?抑心所谓危,亦以告也。’”郑子产对子皮说:人的心理现象不同,恰如每个人的面貌不同一样,我怎敢说阁下的面貌就和我的面貌一样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