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

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

西汉.司马迁撰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载:楚汉相争时,萧何曾向刘邦推荐韩信。韩信因汉王不重用自己,便逃离汉营。萧何连夜追回韩信,说服刘邦,拜为大将。后有人向吕后告发韩信与陈豨共同谋反。吕后乃与萧何谋,“诈令人从上所来(时刘邦亲自带兵讨伐陈豨),言豨已得死,列侯群臣皆贺。相国绐(欺骗)信曰:‘虽疾,疆入贺。’信入,吕后使武士缚信,斩之长乐钟室(长乐宫悬钟之室)。”宋.洪迈《容斋随笔》所载事同。

韩信的得志与被杀,都出自萧何一人之手,故俚语有“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。后因以比喻为人害人,成事败事都出自一人。

明.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九:“分宜好个王三老,成也萧何败也何。”


其他 比喻事情的成功失败都出于一个人。宋·洪迈《容斋续笔·萧何绐韩信》:“韩信为人告反,吕后欲召,恐其不就,乃与萧相国谋,诈令人称陈豨已破,绐信曰:‘虽病强入贺。’信入,即被诛。信之为大将军,实萧何所荐,今其死也,又出其谋,故俚语有‘成也萧何败也萧何’之语。”元·无名氏《赚蒯通》1折:“这非是我~,做恁的反覆勾当。”△用于成败之因。也作“成也萧何败萧何”、“成败萧何”、“成也萧何败也何”。


出尔反尔、反复无常谓之 “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?

这是个成语,一般人并不陌生。

宋·洪迈 《容斋随笔》记载: “信之为大将军,实萧将军所荐。今其死也,又出其谋,故俚语有 ‘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’之语。”韩信为大将军,得力于丞相萧何的力荐; 后来,吕后专权,萧何又帮助吕后设计杀害了韩信。此事传到宋代,便形成了 “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之语,表示事之成败皆缘于一人之变化、反复。

《古今小说·闹阴司司马貌断狱》: “当初是萧何荐某为将,后来又是萧何设计,哄某人长乐宫害命; 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,某心上至今不平。”( 某,指韩信。此为韩信闹阴司之语。)

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亦作 “成也萧何败萧何”。《警世通言·王娇莺百年长恨》: “始终一幅香罗帕,成也萧何败萧何。”

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主要是对别人而言,也可就自身而言:“这非是我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,故恁的反覆勾当。”( 《元曲选·无名氏 〈赚蒯通〉》)


【词语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】  成语: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汉语词典: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

猜你喜欢

  • 韦郎

    源见“玉箫旧约”。泛指情郎。清庄棫《蝶恋花》词:“百丈游丝牵别院,行到门前,忽见韦郎面。”

  • 适小国

    《左传.僖公七年》:“文王将死,与之璧,使行,曰:‘……我死,汝必速行。无适小国,将不女容焉。’”春秋时,楚文王临终前,对他的宠臣告诫说:“你贪婪财物,过失很多,我死后,你立即出国,但不能到小国去。”

  • 射五善

    《论语.八佾》:“子曰:‘射不主皮’”。东汉.马融注:“射有五善焉:一曰和志,体和;二曰和容,有容仪;三曰主皮,能中质;四曰和颂,合雅颂;五曰兴武,与舞同。”古人论射,有五善之说。后因用作咏射箭的典故

  • 天柱折

    源见“共工触柱”。形容时局危难。唐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诗:“疑是崆峒来,恐触天柱折。”

  • 画鸦儿

    源见“涂鸦”。形容初学书画诗文技艺稚劣。宋苏轼《蝶恋花.佳人》词:“学画鸦儿犹未就,眉头已作伤春皱。”

  • 籍甚汉公卿

    《汉书.陆贾传》:“陈平乃以奴婢百人,车马五十乘,钱五百万,遗贾为食饮费。贾以此游汉廷公卿间,名声籍甚。”汉朝陆贾以财物结交公卿,名声籍甚。后遂用为咏赞结交公卿,享誉满朝之典。唐.皇甫冉《送荣别驾赴华

  • 泽宫射

    《周礼.夏官.司弓矢》:“泽共射椹质之弓矢。”东汉.郑玄注引郑司农(众)云:“泽,泽宫也。所以习射选士之处也。”《礼记.射义》:“天子将祭,必将习射于泽。泽者,所以择士也。已射于泽,而后射于射宫。”泽

  • 负弩先驱

    《史记.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天子以为然,乃拜相如为中郎将,建节往使……至蜀,蜀太守以下郊迎,县令负弩矢先驱,蜀人以为宠。”汉司马相如被封为中郎将,建节出使西南夷。至蜀,蜀太守以下官员都来迎接。县令身背弓

  • 就傅

    《礼记.由则》:“十年,出就外傅,居宿于外,学书记。”郑玄注:“外傅,教学之师也。”后以“就傅”谓从师。唐杨炯《〈王勃集〉序》:“器业之敏,先乎就傅。”【词语就傅】   汉语大词典:就傅

  • 泪绡

    同“鲛绡”。唐顾况《送从兄使新罗》诗:“帝女飞衔石,鲛人卖泪绡。”【词语泪绡】   汉语大词典:泪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