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捋虎须

捋虎须

三国志.吴书.朱恒传》:“桓曰:‘天授陛下圣姿,当君临四海,猥重任臣,以除奸逆,臣疾当自愈。’”裴松之注引《吴录》曰:“桓奉觞曰:‘臣当远去,愿一捋陛下须,无所复恨。’权冯几前席,桓进前捋须曰:‘臣今日真可谓捋虎须也。’权大笑。”

虎为猛兽,俗云有百步之威,谁敢试捋虎须?朱桓把捋孙权须比之为“捋虎须”,是对孙权的敬畏恭维之语。后因以“捋虎须”比喻撩拨强者的冒险行为。

唐.韩偓《安贫》诗:“谋身拙为安蛇足,报国危曾捋虎须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三国志·吴书·朱桓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录》曰:“ (朱) 桓奉觞曰:‘臣当远去,愿一捋陛下须,无所复恨。’ (孙) 权凭几前席,桓进前捋须曰:‘臣今日真可谓捋虎须也。’权大笑。”

【今译】 三国吴时朱桓在送行宴上对孙权说:“臣马上要远行,希望能捋捋陛下的胡须,便没有遗憾了。”孙权向前挪动,朱桓近前捋须说:“臣今天可真称得上捋虎须了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触犯有势力者会有危险。

【典形】捋虎、捋虎须、捋孙郎须。

【示例】

〔捋虎〕 宋·苏轼《次韵张安道》:“骑鲸遁沧海,捋虎得绨袍。”

〔捋虎须〕 唐·李绅《忆过润州》:“帛书投笔封鱼腹,玄发冲冠捋虎须。”

〔捋孙郎须〕 宋·陆游《六言杂兴》之五:“举足加刘公腹,引手捋孙郎须。”


【词语捋虎须】  成语:捋虎须汉语词典:捋虎须

猜你喜欢

  • 报李投桃

    见“投桃报李”。明·高濂《玉簪记·诳告》:“村家行径,强尼姑向空门结姻。只指望~,那顾他礼佛看经。”【词语报李投桃】  成语:报李投桃汉语大词典:报李投桃

  • 玄书

    源见“玄之又玄”。指《老子》。唐白居易《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》:“梵部经十二,玄书字五千。”【词语玄书】   汉语大词典:玄书

  • 彩庭

    源见“老莱娱亲”。指父母高堂。宋无名氏《满江红.寿富者七十》词:“愿彩庭、岁岁捧霞觞,倾仙液。”

  • 舌尚在

    指张仪未显时,被疑为盗挨打,回家问妻子,只要“舌尚在”,就足有将来游说诸侯的机遇。后以此典比喻有才识的人不因身处逆境而壮志消沉。 张仪(?——前310年),战国时魏国(都安邑,今山西夏县西北)人。曾服

  • 珠米桂薪

    源见“食玉炊桂”。形容物价极其昂贵。明归有光《与周澱山》之三:“北地极寒,珠米桂薪,殆不能度日。”【词语珠米桂薪】  成语:珠米桂薪

  • 扬清激浊

    同“激浊扬清”。《晋书.武帝纪》:“扬清激浊,举美弹违,此朕所以垂拱总纲,责成于两千石也。”并列 激,剔除,排去。扬起清水,冲除污水。比喻除扬善除恶。语出《尸子·君治》:“扬清激浊,荡去滓秽,义也。”

  • 并州剪

    并州在今山西省,古时以产剪刀闻名,刀极锋利。因而“并州剪”又常用来比喻处事敏捷有决断。唐代杜甫《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》:“焉得并州快剪刀,剪取吴松半江水。”又省称作“并刀”。【词语并州剪】   汉语大词

  • 碧鸡金马

    源见“金马碧鸡”。借指故国旧物。清 丘逢甲《来时有忧滇意三叠前韵》:“碧鸡金马终无恙,休向乡关起暮愁。”见“金马碧鸡”。【词语碧鸡金马】  成语:碧鸡金马汉语大词典:碧鸡金马

  • 荀家

    《晋书.荀勖传》:“荀勖字公曾,颍川颍阴人。……既掌乐事,又修律吕,并行于世。初,勖于路逢赵贾人牛铎,识其声。及掌乐,音韵未调,乃曰:‘得赵之牛铎则谐矣。’遂下郡国,悉送牛铎,果得谐者。”晋中书监荀勖

  • 大军之后,必有凶年

    大战过后,一定会有荒年。 表示战争带来的灾害极为严重。语出《老子》三〇章:“大军之后,必有凶年。”《汉书.严助传》:“淮南王安上书谏曰:‘臣闻军旅之后,必有凶年。言民之各以其愁苦之气,薄阴阳之和,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