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明察秋毫

明察秋毫

秋毫,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。谓目光敏锐,观察细致,连最微小的东西也能看到。后常用以形容人能洞察事理。孟子在劝告齐宣王推行仁政时举例说,如果有人禀告大王,他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,却拿不起一根羽毛;他的视力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,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。那么您会同意这种说法吗?通过这个例子,他揭示了当时诸侯不是不能实行仁政,而是不愿实行仁政。

【出典】:

孟子·梁惠王》上:“(孟子)曰:‘有复于王者曰:‘吾力足以举百钧,而不足以举一羽;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足舆薪,则王许之乎?’”

【例句】:

艺文类聚》17《慎子》:“离朱之明,察毫末于百步之外。” 战国·商鞅《商君书·弱民》:“今离娄见秋毫之末,不能明目易人。”


述宾 明,清楚,敏锐。秋毫,比喻极微小的事物。比喻能目光锐利、能洞察一切事物。语本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,则王许之乎?”朱苏进、胡建新《康熙帝国》:“好在皇上圣明,~。”△褒义。用于形容对人或事物观察的认识。→一叶知秋 洞若观火 洞察一切 明辨是非 ↔混淆黑白 泾渭不分熟视无睹


【词语明察秋毫】  成语:明察秋毫汉语词典:明察秋毫

猜你喜欢

  • 魏帝妇人饰

    《北史.献文六王传.彭城王勰传》附《元韶传》:“齐天宝元年,降爵为县公。韶性行温裕,以高氏婿,颇受时宠。能自谦退,临人有惠政,好儒学,礼致才彦,爱林泉,修第宅华而不侈。文宣帝剃韶鬓须,加以粉黛,衣妇人

  • 有志竟成

    用以勉励人立志上进,终能成功之语。光武帝刘秀建武五年(29年)耿弇,(生平事迹见前“乌合之众”条)受命率兵攻打青州,聚歼敌将张布以下二十万人。胜利后,光武帝刘秀亲往临淄劳军。对耿弇说:“过去韩信破历下

  • 种玉

    晋.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一:“杨公伯雍汲水作义浆于坂头(义浆,不取报酬的汤水饮料;坂头,山坡上),行者皆饮之。三年,有一人就饮,以一斗石子与之,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,云:‘玉当生其中。’杨公未娶,又语

  • 铭座右

    源见“座右铭”。指以自诫之文自警。唐司空图《自诫》诗:“我祖铭座右,嘉谋贻厥孙。”

  • 临淄掾吏

    《后汉书.吴良传》:“吴良字大仪,齐国临淄人也。初为郡吏,岁旦与掾吏入贺,门下掾王望举觞上寿,谄称太守功德。良于下坐勃然进曰:‘望佞邪之人,歁谄无状,愿勿受其觞。’太守敛容而止。”东汉吴良对临淄掾吏王

  • 桂枝片玉

    源见“郤诜丹桂”。“桂林一枝,昆山片玉”的省言。谓登科及第。唐柳宗元《送苑论登第后归觐序》:“桂枝片玉,光生于家。”并列“桂林一枝,昆山片玉”的缩语。比喻登科及第。唐·柳宗元《送苑论登第后归觐》诗序:

  • 玄驹国

    源见“南柯梦”。南柯梦中的槐安国。玄驹,蚁的别名。寓功名虚幻无常之意。清刘献廷《幽居》诗:“功名梦醒玄驹国,卜筑门临白马湖。”【词语玄驹国】   汉语大词典:玄驹国

  • 邵圃瓜

    同“邵平瓜”。元 赵孟?《玉山与郯九成自姑苏来吴兴僧可传邀余陪游弁山之黄龙洞》诗:“堪种茅山术,宜栽邵圃瓜。”

  • 乌羊系辕

    《南史.孔淳之传》:“(孔淳之)与征士(不就朝廷征聘之士)戴颙、王弘之及王敬弘等共为人外(人外,即世外)之游,又申以婚姻。敬弘以女适淳之子尚,遂以乌羊系所乘车辕,提壶为礼。至则尽欢共饮,迄暮而归。或怪

  • 怀土重迁

    见“安土重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