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柏梁高宴

柏梁高宴

此为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宴饮之事。后以此典形容君臣饮宴赋诗。汉武帝元鼎二年(前115年)春天,在长安城内建柏梁台,高二十丈,用香柏为殿梁,可以香闻数十里。汉武帝在台上摆酒设宴,诏群臣一起作诗。此典又作“宴柏梁”、“柏梁赋诗”、“柏梁台”、“赋柏梁”、“高宴柏梁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2《孝武本纪》459:“其后则又作柏梁、铜柱、承露仙人掌之属矣。”《索隐》引《三辅故事》云:“台高二十丈,用香柏为殿,香闻十里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世民《宴山中》:“回首长安道,方欢宴柏梁。” 唐·骆宾王《上吏部侍郎帝京篇》:“桂枝芳气已销亡,柏梁高宴今何在?” 唐·李峤《汾阴行》:“柏梁赋诗高宴罢,诏书法驾幸河东。” 宋·钱惟演《汉武》:“一曲横汾鼓吹回,侍臣高会柏梁台。” 宋·刘筠《休沐端居有怀希圣》:“思君只欲倾家酿,待警同谁赋柏梁。” 宋·刁衍《汉武》:“高宴柏梁词可仰,横汾箫鼓乐难穷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‘其后则又作柏梁、铜柱、承露仙人掌之属矣。”注引《三辅故事》云:“台高二十丈,用香柏为殿,香闻十里。”《艺文类聚》卷八十八引《汉武故事》 曰:“柏梁台高二十丈,悉以柏,香闻数十里。”《三辅黄图》卷五:“柏梁台。武帝元鼎二年春起。此台在长安城中北关内。《三辅旧事》云:‘以香柏为梁也,帝尝置酒其上,诏群臣和诗,能七言诗者乃得上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汉武帝元鼎二年春天,武帝在长安城内建柏梁台。台高二十丈,用香柏为殿梁,可以香闻数十里远。武帝在台上摆酒设宴,诏群臣一起作诗,会作七言诗的才能参加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君臣饮宴赋诗。

【典形】 柏梁赋诗、柏梁高宴、柏梁台、赋柏梁、高宴柏梁、宴柏梁。

【示例】

〔柏梁赋诗〕 唐·李峤《汾阴行》:“柏梁赋诗高宴罢,诏书法驾幸河东。”

〔柏梁高宴〕 唐·骆宾王《上吏部侍郎帝京篇》:“桂枝芳气已销亡,柏梁高宴今何在?”

〔柏梁台〕 宋·钱惟演《汉武》:“一曲横汾鼓吹回,侍臣高会柏梁台。”

〔赋柏梁〕 宋·刘筠《休沐端居有怀希圣》:“思君只欲倾家酿,待警同谁赋柏梁。”

〔高宴柏梁〕 宋·刁衍《汉武》:“高宴柏梁词可仰,横汾箫鼓乐难穷。”

〔宴柏梁〕 唐·李世民《宴山中》:“回首长安道,方欢宴柏梁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吴牛望月声

    源见“吴牛喘月”。形容气喘嘘嘘。清汪琬《鸡窠岭自嘲》诗:“行吟才到山深处,已作吴牛望月声。”

  • 鵩赋

    同“鵩鸟赋”。唐戴叔伦《过贾谊旧居》诗:“楚乡卑湿叹殊方,鵩赋人非宅已荒。”【词语鵩赋】   汉语大词典:鵩赋

  • 海翁忘机

    同“鸥鹭忘机”。明汪道昆《五湖游》:“海翁自是忘机者,头白昏昏只醉眠。”

  • 申胥泣血

    同“申包恸哭”。唐李白《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》:“吴师鞭尸于楚国,申胥泣血于秦庭。”

  • 千变万化

    极言变化无穷,不可捉摸,周穆王西巡昆仑返国途中,有人向他进献了一个名叫偃师的巧匠。周穆王问他有什么本领。偃师答道,随便您要求什么我都可以达到。不过我已经造了一件小玩意,您不妨先看一看。过了几天,偃师带

  • 东篱风采

    源见“东篱菊”。指陶菊风采。宋 郑 清之《念奴娇.菊》词:“金阙栽培端正色,全胜东篱风采。”

  • 殷鉴

    《诗.大雅.荡》:“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”谓殷人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鉴戒。后泛指可以作为借鉴的往事。唐陈子昂《上军国利害事.人机》:“隋氏之失,可以殷鉴。”鲁迅《伪自由书.文人无文》:“〔‘姓张的’〕

  • 阳台云雨

    源见“巫山云雨”。喻男女欢会。唐李白《出妓金陵子呈卢六》诗之一:“楼中见我金陵子,何似阳台云雨人。”南唐 严续姬《赠别》诗:“风柳摇摇无定枝,阳台云雨梦中归。”偏正 指男女欢会之事。语本战国楚·宋玉《

  • 王家旧物

    同“青毡故物”。宋陈师道《谢端砚》诗:“王家旧物群偷后,石出蛮溪百丈深。”

  • 且食蛤蜊

    《南史.王弘传》附王融:“(王融)诣王僧佑(南齐人,字胤宗,善《老》《庄》,工草隶,官至黄门侍郎),因遇沈昭略(南齐人,字茂隆,使酒仗气,为高帝萧道成所赏识,及高帝即位,迁官侍中),未相识。昭略屡顾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