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洛阳纸贵

洛阳纸贵

洛阳因用纸增多而导致价格上涨。比喻著作风行一时,人人传诵。左思(约250-约305年),字太冲,齐国临淄(今山东省临淄县)人,西晋著名文学家,诗人。出身寒微,不好交游,以读书为业。武帝司马炎时,其妹左棻入宫,左思移居京师任秘书郎,后退隐家居,专于著述。作品笔力雄健,气势充沛,且表现了鄙弃世俗,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。其名作《三都赋》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。为了撰写该文,他先后查阅大量资料并潜心构思,屋里、院子里以及厕所中都放置下纸和笔,想起一句好词便随手记下来,花了十年功夫,终于写成了《三都赋》。但左思当时没有名气,人们对他的文章也不以为然。当时的名士皇甫谧、张载、刘逵等人看过之后大为赞赏,便欣然为之作序写注。司空张华更是赞叹不已,认为能和班固的《两都赋》、张衡的《二京赋》相媲美。于是很多豪门贵族竞相传抄《三都赋》,由于抄写的人太多,洛阳的纸张因供不应求而涨价。大文学家陆机也想写《三都赋》,等到左思的文章出来了,陆机拍案叫绝,认为自己写得不会比这篇好,便停笔不写了。

【出典】:

晋书》卷92《文苑传·左思》2377页:“司空张华见而叹曰:‘班张之流也。使读之者尽而有余,久而更新。’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,洛阳为之纸贵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何兆《赠兄》:“洛阳纸价因兄贵,蜀地红笺为弟贫。” 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回:“上海虽繁华世界,究竟五方杂处,所住的无非江湖名士,即如写字的莫友芝,画画的汤埙伯,非不洛阳纸贵,名震一时,总嫌带有江湖气。”


主谓 据《晋书·左思传》载,左思作《三都赋》,“豪贵之家竞相传写,洛阳为之纸贵”。后因以“洛阳纸贵”称誉作品风行一时。蔡敦祺《林则徐》上:“不但高官下吏传诵这篇三千多字的奏折,连书院、商户也都争抄传阅,有家印铺,便刻了板,印来售卖,一时竟是‘ ~’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形容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。↔祸枣灾梨驴鸣狗吠。也作“长安纸贵”、“都中纸贵”、“纸贵洛城”、“纸贵洛阳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晋书·左思传》:“ (左思)造《齐都赋》,一年乃成。复欲赋《三都》,……遂构思十年,门庭藩溷皆著笔纸,遇得一句,即便疏之。自以所见不博,求为秘书郎。及赋成,时人未之重。思自以其作不谢班、张、恐以人废言,安定皇甫谧有高誉,思造而示之。谧称善,为其赋序……自是之后,盛重于时,文多不载。司空张华见而叹曰:‘班、张之流也。使读之者尽而有余,久而更新。’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,洛阳为之纸贵。”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庾仲初作《扬都赋》成,以呈庾亮。亮以亲族之怀,大为其名价云:‘可三《二京》,四 《三都》。’于是人人竞写,都下纸为之贵。”

【今译】 晋代左思用十年时间,写作《三都赋》,在家中房间院内甚至厕上都放置纸笔,偶而得到佳句,即赶忙记下来。赋完成后,当时人并末重视。左思又请当时名士皇甫谧作序,从此闻名。张华看到以后,也认为是佳作,可以与后汉时的班固、张衡之文相媲美。于是都城洛阳的豪贵之家争相传写,使纸价都因此贵起来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诗文作品为世所重,流传一时。

【典形】 都中纸贵、洛阳价增纸、洛阳纸贵、满地传都赋、增纸价、纸贵、纸贵京师、京都纸价高、衡阳纸贵、纸贵咸阳、长安纸贵。

【示例】

〔都中纸贵〕唐·元稹《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》:“都中纸贵流传后,海外金填姓字时。”

〔洛阳价增纸〕 明·高启 《谢庐山宋隐君》:“又思作赋献天子,晓出洛阳价增纸。”

〔洛阳纸贵〕 唐·宋之问《范阳王挽词》:“洛阳今纸贵,犹写太冲词。”

〔满地传都赋〕 唐·王维《哭祖六自虚》:“满地传都赋,倾朝看药船。”

〔增纸价〕 唐·白居易 《赋赋》:“振金声于寰海,增纸价于京师。”

〔纸贵〕 唐·王维《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》:“奏甚平谳,诗穷绮靡。砚燔纸贵,虎视词林。”·

〔纸贵京师〕 明·冯惟敏《天香引·柬刘后溪》:“名起当时,纸贵京师,健羡清才,珍重娇姿。”


【词语洛阳纸贵】  成语:洛阳纸贵汉语词典:洛阳纸贵

猜你喜欢

  • 济南生

    秦汉时名儒济南(今山东章丘县西北)伏生,在秦朝时曾任博士。汉文帝时,招聘精通《尚书》的学者,当时天下只有伏生一人堪称此任,汉文帝想召他进京。但当时伏生已九十多岁,年老不能走路。于是汉文帝下令让太常(掌

  • 爪牙之士

    《国语.越语上》:“夫虽无四方之忧,然谋臣与爪牙之士,不可不养而择也。”“爪牙之士”指勇敢威武的卫士或得力的助手。后因以“爪牙之士”为卫士或助手的典故。唐.元稹《宋常春等内仆局令》:“盖所以将我腹心之

  • 内作色荒,外作禽荒

    色荒:迷乱于女色。禽荒:迷乱于猎取鸟兽。 对内迷恋女色,对外乐于狩猎。 古时形容昏乱的国君。语出《书.五子之歌》:“训有之,内作色荒,外作禽荒,甘酒嗜音,峻宇雕墙,有一于此,未或不亡。”《金瓶梅》

  • 洒西州泪

    源见“羊昙泪”。借指对先辈的哀思。宋张炎《月下笛.孤游万竹山中》词:“只愁重洒西州泪,问杜曲,人家在否?”

  • 凌波仙女

    源见“洛神”。指体态轻盈的仙女。亦用以咏白莲。宋吴潜《念奴娇.再和咏白莲用宝月韵》词:“非粉非酥能样别,只是凌波仙女。”

  • 傅岩筑

    源见“拔才岩穴”。指在傅岩服筑墙的苦役。借指隐居待时的贤士。元 卢旦《送侍讲学士邓善之辞官还钱塘》诗之四:“既卜渭水钓,又起傅岩筑。”【词语傅岩筑】   汉语大词典:傅岩筑

  • 猿心

    源见“心猿意马”。指躁动散乱之心。唐钱起《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》诗:“客到两忘言,猿心与禅定。”【词语猿心】   汉语大词典:猿心

  • 楚畹

    《楚辞.离骚》:“余既滋兰之九畹兮,又树蕙之百亩。”后因以“楚畹”泛称兰圃。唐唐彦谦《兰》诗之二:“谢庭漫芳草,楚畹多绿莎。”【词语楚畹】   汉语大词典:楚畹

  • 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

    局:指棋局。 下棋的人迷惘,看棋的人清醒。 比喻当事人往往陷入主观片面,而不及旁观者全面客观。语出《新唐书.儒林传.元行冲》:“当局称迷,旁观必审,何所为疑,而不申列?”后多引作〔当局者迷,旁观者

  • 蝶幸

    五代.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卷上《随蝶所幸》:“开元末,明皇每至春时,旦暮宴于宫中,使嫔妃辈争插艳花,帝亲捉粉蝶放之,随蝶所止幸之。后因杨妃专宠,遂不复此戏也。”唐明皇后宫嫔妃很多,一时不知临幸那家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