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时形容勇于打抱不平的正义行动。语出元.杨显之《酷寒亭》楔子:“这个是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,则是误伤人命。”元.张国宾《合汗衫》四折:“自从那日张员外家赍发了我的盘缠,迭配沙门岛去。幸得彼处上司道我是个
《后汉书.梁鸿传》:“〔梁鸿〕因东出关,过京师,作《五噫之歌》曰:‘陟彼北芒兮,噫!顾览帝京兮,噫!宫室崔嵬兮,噫!人之劬劳兮,噫!辽辽未央兮,噫!’肃宗闻而非之,求鸿不得。乃易姓运期,名燿,字侯光,
《宋史.韩世忠传》:“初,世忠谓敌至必登金山庙,观我虚实。乃遣兵百人伏庙中,百人伏岸浒,约闻鼓声,岸兵先入,庙兵合击之。金人果五骑闯入,庙兵喜,先鼓而出,仅得二人,逸其三,中有绛袍玉带、既坠而复驰者,
南朝.宋.刘义庆撰《世说新语.品藻》:“桓大司马(桓温)下都,问真长(刘惔字真长)曰:‘闻会稽王(司马昱)语奇进,尔邪(是这样吗)?’刘曰:‘极进,然故是第二流中人耳。’桓曰:‘第一流复是谁?’刘曰:
同“射潮”。宋 范坰 林禹《吴越备史.武肃王》:“八月,始筑捍海塘。王因江涛冲激,命强弩以射涛头,遂定基。”
《左传.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(晋)败秦师于殽。”《左传.文公三年》:“秦伯伐晋,济河焚舟,取王官,及郊。晋人不出,遂自茅津济,封殽尸而还。”春秋时,秦伯在殽之战中被晋击败,三年后,复攻打晋国,于茅津渡过
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七三引《北史》:“后周赵肃为齐州别驾,有能名。其东邻有桑椹落其家,就遣人悉拾归其主,诫诸子曰:‘吾非以此求名,意者非机杼物(机杼,本为织布事,此指自己劳动所得),不愿侵人。汝等宜以为诫
源见“张敞画眉”。指夫婿。宋贺铸《减字浣溪沙》词之十:“绣陌不逢携手伴,绿窗谁是画眉郎?春风十里断人肠。”元无名氏《翫江亭》四折:“我则道是画眉郎,睡梦里厮魔障。”【词语画眉郎】 汉语大词典:画眉
源见“张仪舌”。谓本领犹在,仍大有可为。三寸,指舌。唐王维《送秘书晁监还日本诗序》:“三寸犹在,乐毅辞燕而未老;十年在外,信陵归魏而逾尊。”
同“冀北群空”。宋苏轼《和刘道原见寄》:“坐谈足使淮南惧,归去方知冀北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