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滥竽充数

滥竽充数

比喻没有真才实学,虚在其位、聊以充数,有时也用于自谦。战国时齐宣王听人奏竽,每次都要三百人一齐吹。有个复姓南郭的先生,要求为他吹竽,宣王很高兴。这样,单为吹竽而食俸者达数百人之多。齐宣王死后,齐湣王即位。他也很喜欢听竽,但他愿意听独奏,要求演奏者轮流来吹。这样,南郭先生便混不下去了,只好偷偷地溜掉了。

【出典】:

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之,廪食以数百人。宣王死,湣王立,好一一听之,处士逃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姚思廉 《梁书·庾肩吾传》:“朱丹既定,雌黄有别,使夫怀鼠知惭,滥竽自耻。” 鲁迅《准风月谈·归厚》:“作者在谣言文学上,也还是‘滥竽充数’。”


主谓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会吹竽的人中间凑数。典出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之,廪食以数百人。宣王死,湣王立,好一一听之,处士逃。”后比喻没有真本事的人混在有真本事的人里充数。也比喻以次充好。有时也用以表示自谦。李云德《沸腾的群山》:“副队长换上了魏富海,其实魏富海也不是什么技术人员,只是~。”△贬义。用于写假冒凑数。→鱼目混珠 备位充数 ↔百里挑一 出类拔萃 宁缺毋滥货真价实。也作“南郭滥竽”。


解释滥:虚妄不实,蒙混。竽:古代竹制簧管乐器,与笙相似而略大。充数:凑数。指没有真才实学者冒充有本领,混在行家里凑数。也比喻以次充好。

出处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(悦)之,廪食以数百人。宣王死,王立,好一一听之,处士逃。”

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,而且喜欢听三百人的合奏。有位南郭先生,本不会吹竽,看到这种情况,觉得有机可乘,就请求加入吹奏的队伍。宣王很高兴,给他和大家一样的待遇,让他和大家一起吹奏,南郭先生因此照样得到赏赐。

齐宣王死后,齐湣王继承了王位。湣王也喜欢听竽,但是他和父亲不同,他喜欢听乐手一个一个地独奏。南郭先生一看蒙混不下去,就只好偷偷地溜走了。

近义鱼目混珠

例句

在这个实力强劲的技术团队中,个个都堪称行家里手,滥竽充数者在这里毫无立锥之地。


【词语滥竽充数】  成语:滥竽充数汉语词典:滥竽充数

猜你喜欢

  • 排患解纷

    见“排难解纷”。清·吴伟业《柳敬亭传》:“其善用权谲,为人~率类此。”【词语排患解纷】  成语:排患解纷汉语大词典:排患解纷

  • 使车星

    同“使臣星”。宋范成大《送赵从善少卿将漕淮东》诗:“玉笋风标右汉廷,起家聊值使车星。”

  • 见兔呼狗

    亦作“见兔放鹰”。见兔而放猎狗去追捕,比喻事犹未晚。汉代刘向《新序.杂事二》:“亡羊而固牢,未为迟;见兔而呼狗,未为晚。”

  • 井中车辖

    源见“陈遵投辖”。谓主人好客留宾。宋苏轼《太夫人以无咎生日置酒留予》诗:“敢请阿婆开后阁,井中车辖任浮沉。”

  • 黄梁梦

    唐代沈既济《枕中记》载:少年卢生,家贫,思“建功树名,出将入相”。后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,授以青瓷枕。时店主人正蒸黄梁,卢生一着枕,即入梦中,娶崔氏女为妻,中进士,累官至节度使,大破戎虏,为相十年,

  • 同功一体

    功绩相等,地位相同。《史记.黥布列传》:“滕公曰:‘上裂地而王之,疏爵而贵之,南面而立万乘之主,其反何也?’令尹曰:‘往年杀彭越,前年杀韩信,此三人者,同功一体之人也。自疑祸及身,故反耳。’”其他 一

  • 管蠡窥测

    同“管窥蠡测”。明胡应麟《诗薮.唐下》:“唐以来选诗不下数十家,皆管蠡窥测,刊落靡芜,独存大雅者一人,高廷礼氏。”见“管窥蠡测”。明·胡应麟《诗薮·唐下》:“唐以来选诗不下数十家,皆~,刊落靡芜,独存

  • 雪窗萤火

    同“雪案萤窗”。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一本一折:“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,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。”见“雪窗萤几”。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1本1折:“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,先受了~二十年。”【词语雪窗萤火】  

  • 强干弱枝

    《后汉书.光武帝纪》:“博士丁恭议曰:‘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,故利以建侯,取法于雷,强干弱枝,所以为治也。今封诸侯四县,不合法制。’”后汉博士丁恭,曾以“强干弱枝”比喻帝王控制诸侯不使过于强大。后遂用

  • 书涂嫩鸦

    源见“涂鸦”。谦称自己的作品拙劣不成熟。明汤显祖《牡丹亭》七出:“女郎行那里应文科判衙,止不过识字儿书涂嫩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