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王商止讹

王商止讹

讹(é鹅):错误,谣言。止讹:平息谣言。王商(?-前25年)字子威,涿郡蠡吾(今河北博野西南)人,迁居杜陵(今陕西西安东南)。其父王武是汉宣帝的舅父,王商袭爵为乐昌侯。成帝时,官左将军,后为丞相。后为大将军王凤陷害,免相后呕血而死。建始三年(前30年)秋天,京城长安百姓们无故相惊扰,传说洪水将要淹没长安,百姓惊恐逃避,人们互相在奔跑中践踏,老人和孩子们发出哭号声,长安一片混乱。汉成帝亲自来到前殿,召集大臣商议对策。大将军王凤轻信谣言,提出:请太后、皇上和后妃转移到船上,让官吏百姓登上城楼来躲避洪水。群臣都同意王凤的说法。当时任左将军的王商却力排众议,认为这种传言毫无根据,不应让吏民登上城楼躲避,这样做只会使百姓更加惊恐不安。汉成帝采纳了王商的劝告。后来,长安城内秩序略见安定。事实证明,所谓发洪水的传言是谣传的。后以此为典,咏临危不惊,沉稳而有主见的大臣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82《王商传》3369、3370页:“王商字子威,涿郡蠡吾人也,徙杜陵。商父武,武兄无故,皆以宣帝舅封。无故为平昌侯,武为乐昌侯。”“父薨,商嗣为侯。……元帝崩,成帝即位,甚敬重商,徙为左将军。、“建始三年秋,京师民无故相惊,言大水至,百姓奔走相蹂躏,[老弱号呼],长安中大乱。天子亲御前殿,召公卿议。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,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。群臣皆从凤议。左将军商独曰:‘自古无道之国,水犹不冒城郭。今政治和平,世无兵革,上下相安,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?此必讹言也,不宜令上城,重惊百姓。’上乃止。有顷,长安中稍定,问之,果讹言。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,数称其议。而凤大惭,自恨失言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瀚《蒙求》:“桓潭非谶,王商止讹。” 元·脱脱《宋史·张咏传》:“止讹之术,在乎识断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杀人如草不闻声

    杀人像割草一样一点声音也没有。 表示杀人不算一回事。语出明.沈明臣《凯歌》:“狭巷短兵相接处,杀人如草不闻声。”鲁迅《三闲集.醉眼中的朦胧》:“知道人道主义不彻底了,但当‘杀人如草不闻声’的时候,连

  • 饮鳖

    《韩非子.外储说左上》:“郑县人卜子妻之市,买鳖以归,过颍水,以为渴也,因纵而饮之,遂亡其鳖。”后因以“饮鳖”谓愚昧无知而坏事。唐黄滔《谢试官启》:“徒以献豕辞辽,赍花躬魏,税驾而旋同饮鳖,操弧而果异

  • 武城弹

    同“武城弦”。唐孟浩然《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》诗:“酒邀彭泽载,琴辍武城弹。”

  • 广陵散矣

    见“广陵散绝”。

  • 笼络

    笼与络都是羁绊牲口用的,引申为拉拢、驾驭人。《宋史.胡安国传》:“中丞许翰曰:‘自蔡京得政,士大夫无不受其笼络,超然远迹不为所污,如安国者实鲜。’”【词语笼络】   汉语大词典:笼络

  • 汉胪

    《汉书.叔孙通传》:“大行设九宾,胪句传。”颜师古注引苏林曰:“上传语告下为胪。”后因以“汉胪”指帝王的诏旨。元周伯琦《纪恩三十韵》:“视学瞻周礼,圜门听汉胪。”【词语汉胪】   汉语大词典:汉胪

  • 贺囊佳制

    源见“锦囊佳句”。唐李贺的诗囊。借指优美诗作。宋 吕渭老《好事近》词:“从此贺囊佳制,有新奇题目。”

  • 肉食者谋之

    肉食者:见前注。之:指代国家大事。 意谓国家大事,自有当官在位者去谋画。语出《左传.庄公十年》:“公将战,曹刿请见。其乡人曰:‘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。’”清.顾炎武《日知录.卷一三.正始》:“是故知

  • 魏紫姚黄

    宋欧阳修《洛阳牡丹记.花释名》:“姚黄者,千叶黄花,出于民姚氏家。此花之出,于今未十年。姚氏居白司马坡,其地属河阳,然花不传河阳,传洛阳……魏家花者,千叶肉红花,出于魏相仁溥家。始樵者于寿安山中见之,

  • 魏宫妆奁

    《世说新语.巧艺》:“弹棋始自魏宫内,用妆奁戏。……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七五五引《弹棊经后序》:“自后汉冲、质已后,此艺中绝。至献帝建安中,曹公执政,禁阑幽密,至于博弈之具,皆不得妄置宫中,宫人因以金钗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