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壁微瑕
洁白的璧玉上有微小的斑点。常用以惋惜美中不足。南朝梁萧统《陶渊明集序》:“白璧微瑕,惟在《闲情》一赋,扬雄所谓‘劝百而讽一’者乎?卒无讽谏,何足摇其笔端?惜哉!无是可也。”
洁白的璧玉上有微小的斑点。常用以惋惜美中不足。南朝梁萧统《陶渊明集序》:“白璧微瑕,惟在《闲情》一赋,扬雄所谓‘劝百而讽一’者乎?卒无讽谏,何足摇其笔端?惜哉!无是可也。”
即“同床异梦”。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各有各的打算。宋代陈亮《与朱元晦秘书书》:“然犹说长说短,说人说我,未能尽畅抱膝之意也。同床各做梦,周公且不能学得,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!”见“同床异梦”。清·纪昀《阅微
同“千日醉”。陶牧《戏叠剑华韵》:“醉后不辞千日睡,酒中幸得一时名。”
见“不名一钱”。姚雪垠《李自成》2卷16章:“老兄明白,弟半生书剑飘零,寄食江湖,囊中~。”【词语不名一文】 成语:不名一文汉语大词典:不名一文
鹧鸪的鸣声。唐代李群玉《九子坡闻鹧鸪》诗:“正穿诘曲崎岖路,更听钩辀格磔声。”钩辀:亦鹧鸪鸣声。“格磔( ㄓㄜˊ zhé 哲)”本为象声词,后世亦泛作鸟鸣声,如《聊斋志异.婴宁》:“野鸟格磔其中。
源见“黄耳传书”。谓传递书信。宋钱惟演《与客启明》诗:“梦欲成鱼通夕去,书曾凭犬隔秋回。”
犹“泾渭分明”。晋.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北有清渭浊泾,兰池周曲。”亦作“浊泾清渭”。唐.杜甫《秋雨叹》诗:“去马来牛不复辨,浊泾清渭何当分。”元.刘秉忠《木兰花慢.望月婆罗门引》词:“谁辨浊泾清渭,一任
三国时,魏国左延年所作乐府杂曲歌名,写秦女休报仇故事。《乐府诗集.杂曲歌辞》卷六十一《秦女休行》诗:“左延年辞,大略言:女休为燕王妇,为宗报仇,杀人都市,虽被囚系,终以赦宥,得宽刑戮也。”
源见“习坎”。指军事上在险要之地设防。《晋书.殷仲堪传》:“是以李势初平,割此三郡配隶益州,将欲重复上流为习坎之防。”
同“墨子悲染丝”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墨子悲丝,杨朱泣岐。”见“墨子泣丝”。【典源】 《墨子·所染》:“子墨子言,见染丝者而叹曰:‘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,所入者变,其色亦变,五入必,而已则为五色矣。故
赭衣:赤色的衣服,罪人所穿。路上的行人有一半是穿赭衣的,即罪人很多的意思。《汉书.贾山传》:“至秦则不然。贵为天子,富有天下,赋敛重数,百姓任罢,赭衣半道,群盗满山,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,倾耳而听。”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