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老骥伏枥

老骥伏枥

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诗末章《龟虽寿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

骥,千里马。枥,马槽。千里马虽系伏槽头,其志仍欲奔驰。后以此比喻虽老而壮志犹存。

宋.陆游《闻虏乱有感》诗:“羞为老骥伏枥悲,宁作枯鱼过河泣(见《乐府诗.枯鱼过河泣》)。”


主谓 老马俯向马槽吃食。语出三国魏·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比喻人虽老,但仍有雄心壮志。宋·陆游《闻虏乱有感》:“羞为~悲,宁作枯鱼过河泣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志向。→老当益壮 老马嘶风 白首之心 ↔未老先衰


【典源】 三国·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诗:“神龟虽寿,犹有竟时。腾蛇乘雾,终为土灰。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盈缩之期,不但在天。养怡之福,可得永年。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”

【今译】 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诗讲,神龟通灵亦长寿,犹有神消身死时。腾蛇兴云又驾雾,到底终为土中灰。老马伏在马槽上,志愿还要骋千里。壮士虽到垂暮年,胸中大志未能已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虽年暮或闲散,而壮志犹在。

【典形】 伏枥、骥伏枥、骥枥、老骥、老骥伏枥、老骥余年、枥骥、枥马、烈士叹暮年、千里心、千里志、思千里、心如老骥、栈边老骥、骥老心未穷、高材难伏枥、老骥思千里、伏枥心长、老马伏枥、未甘伏枥、还故枥、伏枥驹、万里心。

【示例】

〔伏枥〕 南朝宋·鲍照《拟古》:“不谓乘轩意,伏枥还至今。”

〔骥伏枥〕 宋·陆游《百岁》:“壮心空似骥伏枥,病骨敢怀狐首丘。”

〔骥枥〕 元·揭傒斯《病中初度》:“一言空骥枥,再见脱锥囊。”

〔老骥〕 宋·黄庭坚 《奉同子瞻韵》:“老骥心犹在,白鸥盟已寒。”

〔老骥伏枥〕 宋·苏辙《明日厚安卿强几圣复召饮》:“长鲸渴水求入海,老骥伏枥思就车。”

〔老骥余年〕 唐·李白 《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》:“所冀枯松晚岁,无改节于风霜; 老骥余年,期尽力于蹄足。”

〔枥骥〕 宋·穆修《送毛得一秀才归淮上》:“自伤枥骥心千里,空羡溟鹏志九霄。”

〔枥马〕 北周·庾信《周大将军吴明彻墓志铭》:“归平津之馆,时闻枥马之嘶; 舍广成之传,裁见诸侯之客。”

〔烈士叹暮年〕 宋·苏轼《闻潮阳吴子野出家》:“烈士叹暮年,老骥悲伏枥。”

〔千里心〕 清·吴元龙《长椿寺病马行》:“伏枥虽虚千里心, 脱��翻适长林性。”

〔思千里〕 宋·苏轼《次韵刘景文见寄》:“莫因老骥思千里,醉后哀歌缺唾壶。”

〔心如老骥〕 宋·陆游《赴成都泛舟》:“心如老骥常千里,身似春蚕已再眠。”

〔栈边老骥〕 宋·陆游《秋夕》:“栈边老骥心空在,爨下残桐尾半焦。”


【词语老骥伏枥】  成语:老骥伏枥汉语词典:老骥伏枥

猜你喜欢

  • 名为公器

    《庄子.天运》:“老子曰:‘……名,公器也,不可多取;仁义,先王之蘧庐也,止可以一宿,而不可以久处。’”蘧庐,旅舍,旅店。庄周借老子的话指出,名誉是天下共用之物,不可多取,否则将是致祸之由。唐.白居易

  • 瓦罐不离井上破

    《汉书.陈遵传》:“观瓶之居,居井之眉,处高临深,动常近危……一旦叀碍,为瓽所?,身提黄泉,骨肉为泥。”后以“瓦罐不离井上破”谓汲水的瓦罐终将破碎于井上,势所必然。《水浒传》一〇四回:“三个人斗了三数

  • 少不更事

    《晋书.周?传》:“君少年未更事。”少(shào):年轻;更(gēng):经历。意谓人年纪轻,阅历浅,经历的事情不多。清.蒲松龄《聊斋志异.青娥》:“母谓:‘汝夫妇少不更事,明日大哥来,吾无虑矣’。”

  • 罗织

    罗:搜寻;织:编造。指虚构罪名,陷害无辜。出自唐来俊臣之事迹。来俊臣(651-697年),雍州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。武则天时,以告密受重用,曾任侍御史、兰台御史中丞等职。他曾与党羽编造《告密罗织经》,

  • 无表雪王章

    《汉书.王章传》:“章以选为京兆尹。时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。章虽为凤所举,非凤专权,不亲附凤。会日有蚀之,章奏封事,召见,言凤不可任用,宜更选忠贤。上初纳受章言,后不忍退凤。章由是见疑,遂为凤所陷,罪至

  • 谢家

    《宋书.谢灵运传》:“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,并有故宅及墅,遂移籍会稽,修营别业,傍山带江,尽幽居之美。与隐士王弘之、孔淳之等纵放为娱,有终焉之志……”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在会稽始宁县有继承先人的庄园别墅,他

  • 二者不可得兼

    兼:同时占有几样东西。 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并得。 意谓必须舍弃其中之一。语出《孟子.告子上》:“鱼,我所欲也,熊掌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”清.王士禛《带经堂诗话》卷三:“夫诗之

  • 聊以塞责

    姑且以此敷衍,抵塞责任。清代赵翼《陔余丛考.成语》:“《通鉴纪事》:韩侂胄当国,言官不敢言事,但泛论君德时事,或问之,则愧谢曰:‘聊以塞责。’”述宾 姑且用以敷衍、搪塞责任。《红楼梦》18回:“我素乏

  • 称猫

    北宋画家郭忠恕的故事。苏轼《郭忠恕画赞叙》:“放旷岐、雍、陕、洛间,逢人无贵贱,口称猫。”称人为猫是说他不拘常礼而傲视世人。【词语称猫】   汉语大词典:称猫

  • 画虎刻鹄

    源见“画虎不成反类狗”。比喻好高骛远,终无成就。明陶宗仪《辍耕录.写山水诀》:“黄子久散人……画山水宗董 巨,自成一家,可入逸品。其所写山水诀,亦有理致。迩来初学小生多效之,但未有得其仿佛者,正所谓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