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苏门长啸

苏门长啸

晋书.阮籍传》:“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,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。登皆不应,籍因长啸而退。至半岭,闻有声若鸾凤之音,响乎岩谷,乃登之啸也。”后以“苏门长啸”为啸傲山林,表示高士情趣的典故。唐白居易《秋池独泛》诗:“严子垂钓日,苏门长啸时。”清蒲松龄《为安方猷与孙惠公启》:“苏门长啸,响生林谷之风;书案频吟,光照芸窗之雪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粲传》裴松之注引晋·孙盛《魏盛春秋》曰:“ (阮) 籍少时尝游苏门山,苏门山有隐者,莫知名姓,有竹实数斛,臼杵而已。籍从之,与谈太古无为之道,及论五帝三王之义,苏门生萧然曾不经听。籍乃对之长啸,清韵响亮,苏门生逌(yóu) 尔而笑。籍既降,苏门生亦啸,若鸾凤之音焉。”《世说新语·栖逸》亦载。《晋书·阮籍传》:“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,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,登皆不应,籍因长啸而退。至半岭,闻有声若鸾凤之音,响乎岩谷,乃登之啸也。”

【今译】 魏时阮籍曾登上苏门山,见到一位隐士 (一说为孙登),阮籍与他谈论上古无为之道,及五帝三皇之义,隐士似乎并不在意听。阮籍于是对他发出长啸。音韵清越响亮,隐士只是微笑,阮籍回去下到半山,听到山上的声音像鸾凤的鸣吟,震荡岩谷,原来是隐士之啸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隐居旷怀,啸傲山林。

【典形】 半空鸾凤、半岭啸声、长啸发苏门、高士啸、鸾凤吟、鸾啸、苏门长啸、苏门啸、孙登啸、闻凤啸、啸向苏门、清啸苏门山、啸上苏门颠、长啸愧孙登、长吟感孙登、长啸作鸾音、阮籍长啸、逢苏门、孙登无语、山头学啸、苏门人。

【示例】

〔半空鸾凤〕 宋·陆游《次韵范参政书怀》之十:“剩欲舒怀答清啸,半空鸾凤愧孙登。”

〔半岭啸声〕 宋·陆游《林间书意》之二:“半岭啸声惊阮籍,要知天下有高流。”

〔长啸发苏门〕清·王夫之《夏日读史曳涂居闻松声》:“潮水孤琴传海岛,中峰长啸发苏门。”

〔高士啸〕 宋·陆游《玉芨斋书事》:“叔夜曾闻高士啸,孔宾岂待异人呼。”

〔鸾凤吟〕 宋·陆游《醉中作》:“清啸穿林鸾凤吟,草书落纸龙蛇走。”

〔鸾啸〕 唐·杨炯《群官寻杨隐居诗序》:“阮籍之见苏门,止闻鸾啸。”

〔苏门长啸〕 唐·白居易 《秋池独泛》:“严子垂钓日,苏门长啸时。”

〔孙登啸〕 明·袁宏道《梅花》之二:“花前乍许孙登啸,座上唯容靖节巾。”

〔闻凤啸〕 清·王夫之 《广遣兴》:“阮籍狂才闻凤啸,骆丞囚得伴蝉吟。”

〔啸向苏门〕 清·杨潮观《穷阮籍醉骂财神》:“有时节悲来泪向穷途洒,有时节兴来啸向苏门外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醉酒高阳

    源见“山公醉酒”。指纵饮醉酒。明王逢《忆旧游》诗之一:“醉酒高阳里,题诗左氏庄。”

  • 光彩霁月

    见“光风霁月”。

  • 东篱陶令

    源见“东篱菊”。指过着悠闲自适隐居生活的陶潜。宋朱翌《朝中措.五月菊》词:“旧日东篱陶令,北窗正卧羲皇。”【典源】 南朝宋·檀道鸾《续晋阳秋》:“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,出宅边东篱下菊丛中,摘盈把,坐其侧

  • 战渴望梅酸

    同“望梅止渴”。宋吴潜《朝中措.五用韵戏呈》词:“兰皋彻夜树旄干,战渴望梅酸。”

  • 生死出入

    见“出生入死”。清·王夫之《黄书·大正》:“淘金采珠,罗翠羽,探珊象,~,童年皓发,以获赢余。”

  • 龙漦帝后

    《国语.郑语》:“训语有之曰:‘夏之衰也,褒人之神,化为二龙。以同于王庭而言曰:“余褒之二君也。”夏后卜杀之,与去之,与业之,莫吉。卜请其漦而藏之,吉。乃布币而策告之。龙亡而漦在,椟而藏之。传郊之。及

  • 凌烟像

    同“凌烟画像”。宋刘辰翁《摸鱼儿.寿王城山》词:“凌烟像,空倚临风玉树。”【词语凌烟像】   汉语大词典:凌烟像

  • 齐楚浙党

    明末官僚机构中因地缘关系结成的政治派系,齐党、楚党、浙党的合称。是东林党的反对派。明中叶以后,严重的政治危机和财政危机,加深了社会矛盾,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激烈。万历二十二年(1594年),浙

  • 莼鲈归思

    源见“莼羹鲈脍”。指思乡欲归的深意。宋吴潜《满江红.景回计院行有日约同官数公酌酒于西园余得对字就赋》词:“南北枝头犹点缀,东西玉畔休辞避。待莼鲈归思动西风,相携未?”

  • 饮犊上流

    源见“许由洗耳”。谓蔑视爵禄名位,风操高洁。元张简《破山涧上听水》诗:“饮犊上流奔轶者,何年来此结茆堂?”述补 蔑视名位爵禄,志行高洁。语本晋皇甫谧《高士传·许由》:“尧又召为九州长,由不欲闻之,洗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