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昭侯滞留
《左传.定公三年》:“蔡昭侯为两佩与两裘以如楚,献一佩一裘于昭王。昭王服之,以享蔡侯。蔡侯亦服其一。子常欲之,弗与。三年止之。”
春秋时,蔡国国君昭侯到楚国访问,献给楚昭王一件皮袄和一块玉佩,他本人还有同样的一件皮袄和一块玉佩,楚国权臣子常想要这件皮袄,昭侯没有给他,他竟恼羞成怒非法扣留蔡侯达三年之久。后遂用为遭忌被软禁之典。
唐.钱珝《江行无题一百首》其九十四诗:“莫教留滞迹,远比蔡昭侯。”
《左传.定公三年》:“蔡昭侯为两佩与两裘以如楚,献一佩一裘于昭王。昭王服之,以享蔡侯。蔡侯亦服其一。子常欲之,弗与。三年止之。”
春秋时,蔡国国君昭侯到楚国访问,献给楚昭王一件皮袄和一块玉佩,他本人还有同样的一件皮袄和一块玉佩,楚国权臣子常想要这件皮袄,昭侯没有给他,他竟恼羞成怒非法扣留蔡侯达三年之久。后遂用为遭忌被软禁之典。
唐.钱珝《江行无题一百首》其九十四诗:“莫教留滞迹,远比蔡昭侯。”
同“圯桥进履”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子房取履,释之结袜。”
源见“滥竽充数”。喻指无真正才干而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。《晋书.刘寔传》:“推贤之风不立,滥举之法不改,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。”其他 常比喻无才而窃居其位的人。《晋书·刘寔传》:“推贤之风不立,滥举之
《北齐书.废帝纪》载:许散愁“自少不登娈童之床,不入季女之室”。后因以“许散愁”指贞男。清唐孙华《维扬舟中作》诗之四:“生来不作樊川梦,直是当年许散愁。”【词语许散愁】 汉语大词典:许散愁
同“市骏骨”。清魏源《都中吟》之三:“市骨招骏人才出,纵不拔十得五终得一。”
源见“采葑采菲”。谓不因有所短而见弃。为被人赏识器重的谦词。宋秦观《谢程公辟启》:“不谓修撰给事,误赐采葑,曲加推毂。”【词语采葑】 汉语大词典:采葑
古代钻木取火,所用木头四季不同,一年轮一遍,叫“钻燧改火”,冬天用槐木或檩木,称“槐火”。《论语.阳货》:“钻燧( ㄙㄨㄟˋ suì 碎)改火。”汉代马融注:“冬取槐檩之火。一年之中,钻火各异木。
源见“正心诚意”。谓使人心归向于正。汉董仲舒《士不遇赋》:“虽矫情而获百利兮,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。”【词语正心】 汉语大词典:正心
源见“肯堂肯构”。喻继承先辈遗业。汉蔡邕《司空文烈侯杨公碑》:“公祗服弘业,克丕堂构。小乃不敢不慎,大亦不敢不戒。”【词语堂构】 汉语大词典:堂构
衣服食物充足,即生活没有忧虑后,才能讲究礼义廉耻。《管子.牧民》:“仓廪实,则知礼节;衣食足,则知荣辱。”
同“玉版师”。明汤显祖《紫箫记.皈依》:“何时更枉金门步,向后常参玉板师。”【词语玉板师】 汉语大词典:玉板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