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见异思迁

见异思迁

谓意志不坚定,因而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。齐桓公问管仲如何安邦定国。管仲回答道,士农工商四种人不应让其杂处,这样会使语言杂乱,互相影响,改变自己的行径。他认为,对于士,应当使他们文雅安娴,父辈之间讲义,子辈之间讲孝,君臣之间讲敬,晚辈之间讲悌,使他们从小就受到薰陶感染,见到其他不同的事物不至于改变自己的主张。这样,他们的父兄对他们教育时不至过于严厉便能成功;他们的子弟不用费力便能成才。这样做,就可以使士之后代永远是士。

【出典】:

管子·小匡》:“……少而习焉,其心安焉,不见异物而迁焉。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,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,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。”

【例句】:

《毛泽东选集》卷二《纪念白求恩》:“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,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,以为无出路的人,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。”


连动 看见其他事物就改变原有的想法。比喻意志不坚定或喜爱不专一。语本《国语·齐语》:“少而习焉,其心安焉,不见异物而迁焉。”毛泽东《纪念白求恩》:“这对于一班~的人,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、以为无出路的人,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写人对工作不安心、不专一、不坚定方面。→喜新厌旧 弃旧图新 三心二意 朝三暮四 ↔既来之,则安之 随遇而安 一心一意 始终不渝


解释迁:改变。指看见别的事物,就改变原来的主意。形容意志不坚定,喜爱不专一。

出处管子·小匡》:“少而习焉,其心安焉,不见异物而迁焉。”

春秋时期,齐桓公继位为君后,任命鲍叔为宰相,但是鲍叔认为管仲比自己更合适,就坚决让位给管仲。于是齐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管仲,向他询问如何治理礼崩乐坏、百废待兴的国家。管仲认为首先应当树立百姓的楷模,制定合理一贯的税收,使政民和谐、赏罚严明、尊卑有序。桓公又问:“如何成就百姓的事业?”管仲说:“对于士农工商四种百姓,不能让他们混杂地住在一起。假如混住,他们的语言就混杂了,所从事的职业也就会改变。具体说来,就是把士安顿在清静的地方,把工安排在靠近官府的地方,把商安排在靠近集市的地方,把农安排在靠近田野的地方。”

管仲认为:“把士集中起来居住在环境清静的地方,就会做父亲的与做父亲的在一起谈论义,做儿子的与做儿子的在一起谈论孝,为君主服务的人在一起谈论恭敬之道,年轻的人在一起谈论友爱之道。人们年少的时候耳濡目染的是这些,他们的心也就安于这些,不会看到别的行业而改变心思转行。这样,父兄们的教育不必急切却能教好,子弟们的学习不必劳累而能学成,结果士人的儿子总是士人。”对于其他农工商三种人,管仲也都采取集中居住的办法,让他们的心安于自己从事的职业,不因看到别的行业而转行。管仲随后又制定了国家的各项制度,使齐国走上强国之路,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。

近义朝三暮四

反义一心一意

例句

见异思迁、用心不专是从事科研和专业技术工作的大忌。


【词语见异思迁】  成语:见异思迁汉语词典:见异思迁

猜你喜欢

  • 跼天蹐地

    形容恐惧畏缩。《后汉书·陈忠传》:“至有逞威滥怒,无辜僵仆。或有跼蹐伍,转相赋敛。”参见:○跼天蹐地见“局天蹐地”。康有为《大同书》甲部3章:“田庐卖尽而无归,则有~,寻死自尽者矣。”【词语跼天蹐地】

  • 压线

    按捺针线,是缝纫的动作。唐代秦韬玉《贫女》诗:“苦恨年年压金线,为他人作嫁衣裳!”后人引用来称空为他人忙碌。【词语压线】   汉语大词典:压线

  • 居士屩

    唐刘肃《大唐新语.隐逸》:“朱桃椎,蜀人也。淡泊无为,隐居不仕,披裘带索,沉浮人间。窦范为益州,闻而召之,遗以衣服,逼为乡正。桃椎不言而退,逃入山中,夏则裸形,冬则树皮自覆。凡所赠遗,一无所受。每织芒

  • 序鹭

    源见“鹭序鵷行”。喻指班行有序的朝官。元揭傒斯《滦河晓月》诗:“又向昕朝班序鹭,独先虚馆待鸣鸡。”

  • 鸿鳞

    源见“雁足书”、“鱼传尺素”。指书信。明许自昌《水浒记.感愤》:“望风怀想,引领临岐,喜接鸿鳞。”【词语鸿鳞】   汉语大词典:鸿鳞

  • 且网

    源见“白龙鱼服”。指渔者的捕鱼具。喻困厄。唐骆宾王《钓矶应诘文》:“素龟灵也,被发阿门;白龙神也,挂鳞且网。”

  • 人至察则无徒

    喻人过于苛察,则不能容人。《汉书.东方朔传》:“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”

  • 七策五成

    《史记.货殖列传》:“范蠡既雪会稽之耻,乃喟然叹曰:‘计然之策七,越用其五而得意。既已施于国,吾欲用之家。’”传说春秋末越大夫范蠡向其师计然学谋略七,用其五佐越即获成功。后因以“七策五成”谓谋略高深。

  • 作壁上观

    壁:营垒。此典指楚军奋战秦军时,各诸侯军的将领都在军营壁垒上观看成败,不参加战斗。后以此典比喻坐观成败,置身于事外。秦末,秦军围困赵王、歇于巨鹿(今河北平乡北),项羽率楚军北上救赵,与秦军大战于巨鹿城

  • 服彩

    源见“老莱娱亲”。指孝养父母。唐孟郊《春日同韦郎中使君送邹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阳》诗:“服彩老莱并,侍车江革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