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鼠窃狗盗

鼠窃狗盗

鼠窃:象老鼠一样偷窃。狗盗:象狗一样扒盗。鼠窃狗盗:偷摸扒窃;小偷小摸。此典指叔孙通阿谀奉承秦二世听喜不听忧之特点,假说陈胜农民起义不过是小偷小摸,不值谈论。秦二世很高兴,并且奖赏他,还任命为博士。后以此典比喻没有政治目的,只会小偷小摸。叔孙通,薛县(今山东滕县东南)人。曾为秦二世时博士(掌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)。秦末农民起义,叔孙通先投项梁,为项羽部属,后归刘邦,任博士,称稷嗣君。汉朝建立,与儒生共立朝廷仪礼。后任太子太傅(辅导太子之官)。秦末赋役徭役繁重,严刑峻法苛刻,爆发以陈胜为首的农民大起义,秦二世召集博士儒生询问这是怎么回事?博士儒生们认为这是反叛,应该火速出兵攻打。叔孙通却走上前说:“众儒生说话都不对。如今天下归秦一统,毁掉郡、县城堡,熔化各地武器,向天下人表示不再使用它。况且在上面有英明秦王,在下面有完备法令,使得人人尽忠职守,四面八方都集中统一,哪里敢有反叛!这不过是一伙盗贼在偷摸扒窃的小偷小摸罢了,哪有什么谈论价值。郡守(郡地方行政长官)、郡尉(辅佐郡守,管全郡军事)正在捉拿定罪,哪里值得忧虑。”秦二世听了很高兴。并把那些说陈胜起义是反叛之儒生交给法官去惩办;凡说陈胜起义是盗贼的都不予追究,还赏赐叔孙通丝绸二十匹、衣服一套,任命他作博士。此典又作“鼠窃狗偷”、“狗盗鼠窃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99《刘敬叔孙通列传》2720、2721页:“叔孙通前曰:‘诸生言皆非也。夫天下合为一家,毁郡、县城,铄(shuò朔,熔化)其兵(武器),示天下不复用。且明主在其上,法令具于下,使人人奉职,四方辐辏(fú còu)福凑,车辐条凑集到车轮中心圆孔上。比喻人或物聚集在一起),安敢有反者!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,何足置之齿牙间。郡守、尉今捕论,何足忧。’二世(嬴胡亥。秦始皇少子。继秦始皇为秦朝第二代皇帝)喜曰:‘善。’尽问诸生,诸生或言反,或言盗。于是二世令御史案(通“按”,查究)诸生言反者下吏,非所宜言。诸言盗者皆罢之。乃赐叔孙通帛二十匹(计算布帛单位,古代以长四丈为一匹),衣一袭(一套),拜为博士。”

【例句】:

汉·苟悦《汉纪·惠帝纪》:“今明主在于上,法令具于下,安得有反贼乎?此真狗盗鼠窃耳!” 唐·令狐德棻等撰《周书·萧察传》:“加以狗盗鼠窃,蜂虿狐狸。郡圉隶而为寇,聚臧获而成师。” 后晋·刘昫等撰《旧唐书·萧铣传·论》:“自隋朝维绝,宇县瓜分,小则鼠窃狗盗,大则鲸吞虎据。” 宋·欧阳修、宋祁撰《新唐书·陈子昂传》:“且太原巨万之仓,洛口储天下之粟,乃欲舍而不顾,傥鼠窃狗盗,西入陕郊,东犯虎牢,取敖仓一抔粟,陛下何与遏之?” 宋·刘斧《青琐高议后集》卷1:“古人之言云:‘子若作盗去,无往巢湖住。’兹盖神之明正,不容盗贼践其境也,迄今虽鼠窃狗偷,不敢游过湖焉。” 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公孙无人》:“狗偷鼠窃,乘时而兴,无人以治之。”


并列 比喻不足为患的小偷、小盗行为。语出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四方辐辏,安敢有反者,此特群鼠窃狗盗耳,何足置之齿牙间”。《醒世姻缘传》:“……二则,他不肯做这样~的营生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描写不光彩的行为。 →鸡鸣狗盗 ↔光明磊落。也作“鼠盗狗窃”、“鼠偷狗盗”。


【词语鼠窃狗盗】  成语:鼠窃狗盗汉语词典:鼠窃狗盗

猜你喜欢

  • 辟寒钗

    同“辟寒金”。元欧阳玄《高宗御书》诗:“君王不受辟寒钗,永巷泥金进损斋。”【词语辟寒钗】   汉语大词典:辟寒钗

  • 枪榆

    源见“榆枋之见”。形容识浅志小,亦借指识浅志小的人。唐刘禹锡《武陵书怀五十韵》:“巢幕方犹燕,枪榆尚笑鲲。”胡韫玉《嘤求草题词》:“枪榆我自嗤,海运君怀敞。”按,《庄子》世德堂本作“枪榆枋”,王孝鱼依

  • 望尘

    同“望尘而拜”。唐王昌龄《长歌行》:“望尘非吾事,入赋且迟留。”李云逸注:“望尘,谓趋附权贵,候望其车马之尘。”《聊斋志异.续黄粱》:“因而公卿将士,尽奔走于门下,估计夤缘,俨如负贩,仰息望尘,不可算

  • 笏床

    《旧唐书.崔神庆传》:“开元中,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,群从数十人,趋奏省闼。每岁时家宴,组珮辉映,以一榻置笏,重叠于其上。”后因以“笏床”为子孙多作显官的典故。清赵翼《哭刘瀛波总裁》诗:“儒将风流铃阁静

  • 式是百辟

    式:法式,这里用作动词,是“作……榜样”的意思。是:这。百辟:指诸侯。 原意是作诸侯的好榜样。 后也指作百官的表率。语出《诗.大雅.烝民》:“王命仲山甫,式是百辟。”《资治通鉴.魏纪.明帝景初元年

  • 挂瓢饮犊

    源见“许由瓢”、“许由洗耳”。指遁世隐居。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.滦阳消夏录二》:“人人为巢 许,则至今洪水横流,并挂瓢饮犊之地,亦不可得矣。”

  • 蓬矢

    同“悬弧射矢”。宋葛立方《清平乐.子侄过省生日候殿试席间作》词:“当年蓬矢生贤,流霞满祝长年。”【词语蓬矢】   汉语大词典:蓬矢

  • 江海相忘

    源见“相濡以沫”。谓相互分离。宋苏轼《送穆岳州》诗:“江海相忘十五年,羡公松柏蔚苍颜。”

  • 布衣之怒

    《战国策.魏策》:“秦王怫然怒,谓唐雎( ㄐㄩ jū 居)曰:‘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?’唐雎对曰:‘臣未尝闻也。’秦王曰:‘天子之怒,伏尸百万,流血千里。’唐雎曰:‘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?’秦王曰:‘

  • 桓山四凤

    源见“桓山之悲”。喻指父母多子。唐包何《相里使第七男生日》诗:“荀氏八龙唯欠一,桓山四凤已过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