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龙岫

龙岫

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梁孝王好营造宫室苑囿之乐,作曜华之宫,筑兔园,园中有百灵山,山有肤寸石、落猿岩、栖龙岫,又有雁池。”后因以“龙岫”泛指精美的湖山建筑。唐李峤《刘侍读见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赠》诗:“对岩龙岫出,分壑雁池深。”


【词语龙岫】   汉语词典:龙岫

猜你喜欢

  • 一沐三握发

    源见“吐哺握发”。谓一次沐浴须三度握起已散之发,形容礼贤下士或政务繁忙。三国 魏曹植《君子行》:“一沐三握发,后世称圣贤。”见“一沐三捉发”。太平天国·洪仁玕《英杰归真》:“干王恩高量广,不以初交见嫌

  • 夏炉冬扇

    夏天的火炉和冬天的扇子。比喻做不合时宜而不切益用的事。汉代王充《论衡.逢遇》:“作无益之能,纳无补之说,以夏进炉,以冬奏扇,为所不欲得之事,献所不欲闻之语,其不遇祸,幸矣!”并列 夏天的火炉,冬天的扇

  • 知足不辱

    谓人知道满足,就不会因需求过度而受辱。《老子》四四章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《晋书.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传》:“知足不辱,道家明诫也。”《警世通言》卷三一:“常言道:‘知足不辱。’官人宜急

  • 兴灭继绝

    《论语.尧曰》:“兴灭国,继绝世。”后因以“兴灭继绝”谓使灭绝了的重新振兴起来,延续下去。《汉书.代孝王刘参传》:“元始二年,新都侯王莽兴灭继绝,白太皇太后,立年弟子如意为广宗王,奉代孝王后。”并列

  • 周公祓禊

    南朝梁.吴均《续齐谐记》:“昔周公成洛邑,因流水以泛酒,故逸诗曰:‘羽觞随流波。’”祓,是古代除凶去垢的一种仪式,岁首在宗庙社坛举行,三月初则在水边举行。仪式之后,并有宴饮洗浴之事。禊,指三月上旬的巳

  • 剑许徐君

    同“剑挂孤松”。元汤炳龙《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并札卷》诗:“剑许徐君自有心,书还孔氏非无故。”

  • 狐裘三十年

    《孔子家语.曲礼子贡问第三十九》:“孔子曰:‘晏平仲(注:即齐相晏婴)祀其先祖,而豚肩不揜豆(注:揜通掩;豆,古代食器,多用于祭祀;豚肩,即豚膊),一狐裘三十年,贤大夫也。’”此事又见《礼记.檀弓》。

  • 封泪

    同“锦书封泪”。宋贺铸《吴音子.拥鼻吟》词:“拥鼻微吟,断肠新句,粉碧罗笺,封泪寄与。”

  • 人那得知

    《世说新语.品藻》:“谢公问王子敬:‘君书何如君家尊?’答曰:‘固当不同。’公曰:‘外人论殊不尔。’王曰:‘外人那得知?’”南朝梁.刘孝标注引宋明帝(刘彧)《文章志》:“献之善隶书,变右军法为今体。字

  • 裹尸马革

    源见“马革裹尸”。谓忠勇无畏,效死沙场。宋陆游《陇头水》诗:“男儿堕地志四方,裹尸马革固其常。”清孙义钧《前定海行》:“裹尸马革壮夫心,囊骨鸱夷忠勇节。”见“马革裹尸”。宋·陆游《陇头水》诗:“男儿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