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临邛县

临邛县

①战国时秦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邛崃市。秦惠王二十七年 (前311) 建城。蜀卓氏,程郑被迁至此,以铁冶致富。西汉置盐、铁官。司马相如与卓王孙之女文君私婚于此。王莽改蜀郡太守为导江卒正,治临邛,公孙述以此起家称帝。三国蜀汉建兴元年 (223),汉嘉太守黄元叛,烧临邛城。十六国成汉以后废。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复置,为临邛郡治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属临邛郡。唐武德元年(617) 属邛州。显庆二年 (657) 为邛州治。元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 废入邛州。据 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临邛县: “邛水出严道邛崃山,入青衣江,故云临邛。”

②东晋侨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新津县西。西魏废。

③十六国成汉玉衡二年 (312) 置,属汉原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江镇。东晋属晋原郡。南齐属晋康郡。梁属江原郡。西魏废帝二年 (553)废。


古县名。(1)秦置,治今四川省邛崃市。属蜀郡。十六国成汉后废,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复置。属邛州,为临邛郡治。唐、宋为邛州治。元至元二十一年(1284年)省入邛州。(2)东晋穆帝时侨置,治今四川省崇州市东南江原镇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复移于旧临邛城县(今四川邛崃市)。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崇河

    在今江苏泗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淮安府桃源县: 崇河在 “县北四十里。上有崇河桥。相传晋石崇尝立仓于此,因开河以通舟楫,西自宿迁县界,接仓基诸湖之水,东入沭阳县界,下流注于涟水”。

  • 大港镇

    北宋置,属丹徒县。即今江苏丹徒市东五十里大港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镇江府丹徒县:大港镇“以通大港而名,与圌山邻近。《志》云:镇西有大港渡,渡江而北,为扬州之苑林村”。(1)在江苏省镇江市区东部,北濒长

  • 织金县

    1914年改平远县置,属贵州贵西道。治所即今贵州织金县。以织金河为名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在贵州省中部、六冲河之西、三岔河之北。属毕节地区。面积 2868 平方千米。人口92.3万,有汉、苗、彝、布

  • 胶西国

    西汉文帝十六年 (前164) 置,封齐悼惠王子印为胶西王。治所在高密县 (今山东高密市西南四十里前田庄)。辖境约当今山东胶河以西,高密以北地区。元封三年 (前108) 改胶西郡。汉文帝十六年(前164

  • 径 (逕) 口墟

    即今广东四会市东北径口镇。东与三水市接界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 四会县东北有径口墟。

  • 上河城

    在今宁夏永宁县东北黄河西岸。《汉书·冯参传》:“阳朔中,中山王来朝,参擢为上河农都尉。”《水经·河水注》:河水“又北径上河城东,世谓之汉城。薛瓒曰:上河在西河富平县,即此也。冯参为上河典农都尉所治也”

  • 有娀

    古国名。在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一带。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:“有娀在不周之北。”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殷契,母曰简狄,有娀氏之女。”又曰:“桀败于有娀之虚”,即此。

  • 伍城县

    ①南朝宋改五城县置,属广汉郡。治所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二里。梁为伍城郡治。北周为玄武郡治。隋开皇三年(583)改为玄武县。②北齐改五城侨县置,为伍城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。隋开皇六年(586)改为汲县

  • 新场坝

    即今四川通江县西北新场乡。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所置红江县曾徙治于此。

  • 封门千户所

    明万历五年 (1577) 置,属广东都司。在今广东郁南县西南通门镇。后废。明万历五年(1577年)置,治今广东省郁南县南通门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