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家子
①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治。蒙古语“和林”意为“二十”,“格尔”意即“房屋”。
②即今辽宁朝阳县东南九十里二十家子镇。清光绪重订道光《承德府志》卷7朝阳县之东南境: “二十家子在五十家子东二十里。”
③即今吉林公主岭市南二十家子满族镇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伊通州图:西北有二十家子。
①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治。蒙古语“和林”意为“二十”,“格尔”意即“房屋”。
②即今辽宁朝阳县东南九十里二十家子镇。清光绪重订道光《承德府志》卷7朝阳县之东南境: “二十家子在五十家子东二十里。”
③即今吉林公主岭市南二十家子满族镇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伊通州图:西北有二十家子。
在今江西遂川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龙泉县:山都坳在“县西十五里。地当通衢。山石险巇”。
亦作小广魏县。西魏改广汉县置,属涌泉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射洪县南六十里柳树镇。后又改为广汉县。隋开皇初废入通泉县。
唐代大、小勃律国的合称。在今克什米尔巴基斯坦控制区内。大勃律在巴勒提斯坦,小勃律在吉尔吉特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 开元十年 (722),吐蕃 “攻小勃律国,其王没谨忙诒书北庭节度使张孝嵩曰: ‘勃律,
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南沙枣园村。《清一统志·安西州》 “巴颜布喇”条下:沙枣城“在(敦煌)县西南三十里,通锡尔哈勒津当城之要路”。
即今陕西延安市东南固县镇。战国时魏地,后属秦。《战国策·齐策五》: 苏子谓齐王曰: “昔者魏王拥土千里,带甲三十六万,其强而拔邯郸,西围定阳。” 即此。古邑名。战国赵邑。在今陕西省延安市东南。魏王拔邯
①在今湖南黔阳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黔阳县 “镡城废县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县有诸葛古城二: 一在城 (今黔城镇) 南四十里,其地有卧龙岭; 一即城东九十里之安江堡 (今黔阳县治),俗亦谓之
北宋置,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常德府:“熙宁七年,废桃源、汤口、白崖三砦。”
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。《魏书·尉元传》:天安元年(466),刘彧“遣将张永、沈攸之等率众讨(薛)安都,屯于下磕”。即此。在今江苏省徐州市东南。南朝宋泰始二年(466年)徐州刺史薛安都降魏,宋诏张永、沈攸
①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,其南八里为砀山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高祖隐于芒、砀山泽间。”②即北邙山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北。《晋书·惠帝纪》:太安二年(303),“帝军于芒山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永城市东北
1947年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由延庆县东部及热河省丰宁县西南部析置,治四海冶(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四海镇)。1949年改属察哈尔省。1951年撤销,并入延庆、赤城、滦平三县。旧县名。察哈尔解放区设。1947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