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云山

云山

①即东阳山。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南七十余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盱眙县:云山“一名东阳山,盖以旧县而名。上有天井,冬夏皆水深五丈许”。

②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北六十里南湖北岸之昆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宣城县“麻姑山”条下:云山“在府东北六十里。其西为大延岭,路通水阳巡司。又西有白鱼岭及寨口诸山。云山西北,别为蒋山,下瞰固城湖,接高凉南境”。

③在今江西临川市北三十五里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临川县图说:县北“白水湖又十里至云山圩”。

④即今山东宁阳县西北十五里云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:“上有穴,四时出云。”

⑤在今湖南武冈县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6武冈军:云山“在武冈县。此山为一郡胜处。又有月华山、杏花坞、投龙洞、猿藤水、道者岩、侯公洞,第六十九福地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武冈州:“山有七十一峰……峰峦岩洞,奇胜不一。自麓至巅,盘回石磴几二十里。”

⑥在今广东和平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惠州府和平县:云山“在县西北百里。有大小二山,遇冬积冰,弥月不消”。

⑦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平乐县:云山“九峰四垂如云”。

⑧又称独秀峰。在今广西德保县城东北隅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:云山“在府署后。形势环抱,层叠如云。旁有独秀峰,峻插天表”。

⑨亦名运山、营山。即古披衣山。在今四川蓬安县东南河舒镇北燕山寨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蓬州:云山在“州东南二十里。四围壁立,其上平广。宋淳祐初兵乱,移州治于山上,藉以保固。元人复迁旧治”。《清一统志·顺庆府一》 引《元一统志》:云山“在营山县西四十里。一名披衣山。其山高险,四壁斗绝。宋淳祐三年,制置使余玠建砦栅,移州治于此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九曲池

    ①又名善泉池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9:九曲池“在台城东,东宫城内。周回四百余步。《金陵故事》:梁昭明太子所凿,中有亭榭洲岛,曲尽幽深之趣,太子泛舟池中”。②在今江西湖口县南三十

  • 同罗部

    隋、唐铁勒十五部之一。在今蒙古国色楞格省东北。《新唐书·回鹘传·同罗》:同罗“在薛延陀北,多览葛之东,距京师七千里而赢”。唐贞观二十一年(647)于此置龟林都督府。天宝末安禄山叛乱,劫同罗兵用之,号“

  • 土山县

    隋大业三年(607)改真阳县置,属汉东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五十里。唐初废。古县名。隋大业初置,治今湖北省随州市东北。属汉东郡。唐初废。

  • 滏阳河

    亦名滏水。古漳河支流。宋元以后,漳河南徙,滏阳河成为滏水主流。《清一统志 · 广平府一》: 滏阳河,“ 《旧志》: 滏有二源: 一出神麇山黑龙洞口; 一出武安鼓山南岩下。合流径磁州南关旧城东南,至临漳

  • 狮子滩

    在今湖南黔阳县西南沅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黔阳县 “黔江” 条下: “县 (治今黔城镇) 南三里有狮子滩,水势深阔,湍流潋滟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沅州府一》: 狮子滩 “下有伏石,状如狮子,因名。水流至

  • 八渡关

    一名马溺关。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 引《中山记》曰:“八渡,马溺是山曲要害之地。”在今河北省唐县西北。汉置。为山曲要害之地,与马溺关势接,十分险要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“水屈曲八渡,流水

  • 郑溪

    在今江西宁冈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吉安府永宁县: 郑溪 “在县城 (治今新城镇) 南。亦曰郑溪井。溢流而入鹅岭水”。

  • 宣宁县

    金大定八年 (1168) 改宣德县置,属大同府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麦胡图乡淤泥滩村古城。元属大同路。明初废。古县名。金大定八年(1168年)改宣德县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东北淤泥滩村。明洪武

  • 打鲁克雨木撮池

    亦作达鲁克池、达罗克裕木磋。即今西藏仲巴县北塔若错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:打鲁克雨木撮池“在藏之者巴部落西北五百五十里,池广二百八十余里”。

  • 凡山

    即丹山。在今山东临朐县东三十六里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封东泰山,禅凡山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琅邪郡朱虚县:“凡山,丹水所出,东北至寿光入海。”疑凡山为丸山之讹。古山名。凡,或作丸。在今山东省临朐县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