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岫山
在今浙江诸暨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绍兴府诸暨县:五岫山“在县东六十里。峰峦秀出者五,与会稽云门相连”。
在今浙江诸暨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绍兴府诸暨县:五岫山“在县东六十里。峰峦秀出者五,与会稽云门相连”。
本邹县,汉改邹为驺,属鲁国。治所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六里。三国魏复改邹县。古县名。驺,又作邹。本春秋邾国地。秦置县,治今山东省邹城市东南。因境有驺山,故名。属薛郡。汉、晋属鲁国。南朝宋及北魏、东魏属
又名砀水。在今安徽砀山县南。《水经·获水注》: “ (砀) 陂中有香城,城在四水之中,承诸陂散流,为零水、瀼水、清水也,积而成潭,谓之砀水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一》: 砀水 “在砀山县南。亦名谷水”
元置,属管番民总管。治所即今贵州平塘县西南通州镇。明初改为通州里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罗甸县东北通州里。属定远府。后废。
在今江西宁都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宁都州》:东阳岩“在州西南八里。高峻插天,其麓有泉石竹木之胜”。在今江西省宁都县西南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其麓有泉石竹木之胜。
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东北皇城乡安平故城内。田单,战国时齐将,临淄人。初为市吏。燕将乐毅伐齐时, 田单退守即墨(在今山东平度东南),先用反间计,使燕惠王改用骑劫为将。田单用火牛阵击败燕军,一举收复失地七
在今安徽无为县东九十里,滨江。明为奥龙巡司驻地。
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南。为清代自伊犁通往喀什噶尔的要道。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1:“自伊犁西南出鄂尔果珠勒卡伦一百三十里经善塔斯岭,五百五十里逾巴尔珲岭。”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5:“巴尔珲岭幽险怪异
①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二十里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 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,武帝 “将幸缑氏,至左邑桐乡,闻南越破,以为闻喜县”。②春秋楚附庸桐国地。在今安徽桐城县北。《汉书· 朱邑传》: “少时为舒
即今广东清新县西北石潭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清远县西北有白石潭墟。
清置,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五里。清同治 《酉阳直隶州总志》 卷4: “康熙七年设立千总,防关隘路,通郁山、黔、酉,为近城扼要之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