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家铺
即今四川三台县西北刘营镇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三台县:刘家铺“在县北六十五里”。
即今四川三台县西北刘营镇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三台县:刘家铺“在县北六十五里”。
从今黑龙江穆棱县西南下城子东北至鸡西市。长44.5公里。为八梨铁路的延长线。日伪于1939—1941年修筑。
西魏置,属利州。治所在东洛城(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西北四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广元市西南部地。北周废入平兴郡。西魏置,治东洛县(今四川广元市西南)。北周废。
唐武德六年(623)置,属和州。治所即今安徽含山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24含山县:“以县境众山所含,故名。”八年(625)省。长安四年(704)复置,更名武寿县。神龙元年(705)复名含山县。民国初属安徽
在今河北望都县东南七里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“博水又东南径谷梁亭南,又东径阳城县,散为泽渚,世谓之为阳城淀也。阳城县故城近在西北,故彼得其名焉。”《元和志》卷18望都县:“阳城淀,县东南七里。周回三十余
唐天宝元年(742)改溪州置,治所在大乡县(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老司城)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溪州。
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盘头西。《隋书·杨玄感传》: “玄感西至阌乡,上槃豆,布阵五十里,与官军且战且行,一日三败。复阵于董杜原,诸军击之,玄感大败。”
一名杜浦。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北四十里周浦镇。元置下沙盐场及杜浦巡司于此。后盐场徙他处,巡司亦废。明嘉靖中又置三林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上海县: 周浦镇 “明嘉靖三十四年,倭贼自柘林移据周
在今甘肃临洮县西南。《三国志·蜀书 ·姜维传》: 延熙十八年 (255),魏雍州刺史王经“退保狄道城,维围之。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,维却住钟题”。
亦作大红江镇。明置,属巴县。在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南大洪江(御临河)入长江口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重庆府巴县:大洪江镇“在府东百里。亦曰大洪江璧山镇。有巡司戍守”。
明永乐元年(1403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黑龙江省呼兰河中下游流域,东抵汤旺河以西,南达哈尔滨、阿城、宾县等地。后废。明永乐元年十二月(1404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呼兰河中下游。属奴儿干都司。辖区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