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康郡

南康郡

西晋太康三年 (282) 置,治所在雩都县(今江西于都县东北)。东晋永和五年 (349) 移治赣县 (今江西赣州市西南),义熙七年 (411) 徙治葛姥城 (今赣州市东北)。晋时辖境相当今江西南康、赣县、兴国、宁都以南地。南朝宋永初元年 (420) 改为南康国,南齐永明初复为南康郡。梁承圣元年(552) 徙治今赣州市西南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改置虔州,大业三年 (607) 复为南康郡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改为虔州,贞观中徙治今赣州市。天宝元年 (742) 复为南康郡,乾元元年 (758) 改为虔州。


西晋太康三年(282年)以庐陵南部都尉置,治雩都县(今江西于都县东北)。属扬州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赣州市所属地区。元康元年(291年)改属江州。东晋永和五年(349年)移治赣县(今江西赣州市)。南朝宋永初元年(420年)改为南康国,齐永明初复为南康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置虔州。大业初及唐天宝、至德间又曾改虔州为南康郡。唐乾元元年(758年)改为虔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平口

    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二十八里。《明史·华云龙传》:洪武三年(1370),云华上言:“王平口至官坐岭隘口九,相去五百余里。俱冲要,宜设兵。”明弘治年间于此筑城。清设巡司。

  • 兴隆寺

    又称南大庙。在今黑龙江宁安市西南渤海镇之西南。旧址为唐渤海国时期寺庙,渤海政权灭亡后,寺毁,但大石佛犹存,故称石佛寺。清康熙初重建,称为兴隆寺。咸丰十一年再次重建。有院落三重,规模宏敞。今存马殿、关帝

  • 威远守捉城

    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 (达来呼布镇)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肃州酒泉郡: “有威远守捉城。”

  • 托布甲宗

    又作妥家、妥布吉谿。在今西藏南木林县东南土布加。“托布甲”,藏语意为得胜。

  • 唐林州

    唐置,治所在唐林县 (今越南义静省东南境)。后废。

  • 冢岭山

    在今陕西洛南县西北,与商州市、蓝田县交界处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弘农郡丹水县: “水出上雒冢领山。” 又上雒县: “ 《禹贡》 雒水出冢领山。”《水经·丹水注》: “丹水出京兆上洛县西北冢岭山,一名高猪

  • 古牧地

    即古木、辑怀城。在今新疆米泉县。光绪二年(1876),清军收复新疆之役,与阿古柏军激战于此。左宗棠《官军攻拔古牧地坚巢,克复乌鲁木齐迪化州大概情形摺》谓“刘锦棠见古牧地城大而坚”。即此。

  • 和城县

    ①东晋置,属南顿郡。治所在今河南项城市南五十六里秣陵镇北。北齐移治今项城市西南南顿乡,属项城郡。隋大业初改为南顿县。②南朝梁置,属太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东至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谓在彭泽县东北二百二十二里

  • 典农城

    西汉置,在今宁夏青铜峡市西北邵刚堡西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径典农城东,世谓之胡城,又北径上河城东,世谓之汉城。薛瓒曰: 上河在西河富平县,即此也。冯参为上河典农都尉所治也。河水又北径典农城东,

  • 寻陿

    即寻陕。亦作寻峡。又名观峡山、中宿山、峡山。在今广东清远市东。《汉书·南粤传》:元鼎六年(前111)冬,“楼船将军将精卒先陷寻陿,破石门,因推而前,挫粤锋”。即“寻陕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