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运寨
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铜仁府平头著可司:地运寨“在司(治今平头乡)东南。苗寨也”。
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铜仁府平头著可司:地运寨“在司(治今平头乡)东南。苗寨也”。
①在今江苏无锡市西惠山石壁之中。清光绪 《无锡金匮县志》 卷3: “珠帘泉在惠山石门水帘洞。”②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天台山中。《徐霞客游记·游天台山日记》: 万历四十一年 (1613) 四月初三日,“闻断
古地域名。指东陵之阳,即今安徽九华山东南麓,包括今青阳、石台青通河、陵阳河、青弋江上游及其以北贵池、铜陵间沿江地带。《楚辞·九章·哀郢》: “凌 (陵) 阳侯之氾滥兮,忽翱翔之焉薄。”“当陵阳之焉至兮
在今福建沙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沙县: 淘金山 “在县西六里。上多奇石,顶平旷,可容千人。相传邑未城时,尝屯军于此。一名屯军山”。
即今西藏当雄县。“达木”藏语意为挑选。“蒙古”以17世纪五世达赖时蒙古族和硕特部驻此而得名。清雍正后属驻藏大臣管辖,称达木八旗,亦称达木蒙古。清《西藏图考》卷2:“如由阳巴井东北行三站,可抵达达木蒙古
东汉改清河郡置,治所在甘陵县 (今山东临清市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清河及枣强、南宫各一部分,山东临清、夏津武城及高唐、平原各一部分地。建和二年 (148) 改为甘陵国。三国魏改为清河郡。西晋复为清河国
在民国间设,属冀县。即今河北冀州市南李瓦窑乡。在江苏省新沂市西北部。面积55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瓦窑,人口4800。相传清乾隆年间,曾在此建窑烧砖瓦盖侍卫府,故名。1949年为瓦窑区,
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离堆公园内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1永康军:伏龙观“在离堆上。按李注水记载:蜀守父子擒健龙。囚于离堆之趾,谓之伏龙潭,后立观于其上”。南宋范成大曾游都江堰,在《离堆行》诗序中云:“沿江有
即今江苏江宁县西南江宁河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9:江宁浦“在城南七十五里。源出太平州当涂县界,长三十里,阔七尺,深一丈二尺,溉田一百二十顷”。《梁书·王僧辩传》:敬帝初,“(萧)贞阳济江之日,僧辩拥楫
①在今福建光泽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邵武府光泽县:云岩山在“县南一里。苍翠秀拔,高入云表。上有湖,天欲雨,则涌沸如雷”。②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左州东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左州:云岩山在“州东三里。岩
在今台湾省嘉义、台南二县界上。源出嘉义县东北阿里山奋起湖,西南流至布袋镇南入台湾海峡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“八掌溪自鹿子埔山东南出,西过上茄冬之北,诸罗山之南,又西过小龟佛山,逶逦数里,汇于猴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