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基隆市

基隆市

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置,属台湾省。治所即今基隆市。以鸡笼为名。


在台湾省本岛最北部,北临东海。面积132.3平方千米。人口39.2万。辖中山、安乐、七堵、暖暖、仁爱、信义、中正7区。市政府驻中正区。基隆古名鸡笼,旧说鸡笼屿(今基隆屿)形似鸡笼而得名。明天启六年(1626年)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,曾据和平岛筑城堡。崇祯十五年(1642年)被荷兰殖民者取代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年)郑成功收复台湾,初属天兴县,继归天兴州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属台湾府诸罗县。雍正元年(1723年)属淡水厅。后设基隆厅,属台北府。光绪元年(1875年)设鸡笼厅;九年改为基隆厅,取“基地昌隆”之意。日占后光绪二十三年改属台北县基隆办务署;二十七年设基隆厅。宣统元年(1909年)改支厅,属台北厅。1920年设基隆街,属台北州基隆郡。1924年12月设基隆市,直属台北州。1945年光复后改为省辖市。东、西、南部为丘陵。北为港口,有和平岛、桶盘屿扼门户。港湾水面约3.6平方千米。淡水河主要支流基隆河自市东入境,经暖暖、七堵等地,自西南入台北县。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1723年福建漳州人自八里坌(今淡水境)来此经商,为基隆市街发展嚆矢。1860年《天津条约》签订后辟为商埠。1870年清廷准开基隆煤矿。1884—1885年中法战争时,港市曾被占领,清军退至狮球岭固守,1885年5月法军撤走。1887年基隆至台北铁路动工,1891年通车。1889年建成第一座码头。1895年日占后筑港,成为对台湾掠夺及南进侵略基地。基隆港原为台湾首要港口,后因高雄港的发展而为第二大港,并为台湾重要渔业基地。日占时被划为要塞地,今仍为海军基地。有采煤、造船、机械、食品等工业。辟有六堵和大武仑两工业区。主要商业区在内港以南仁爱区。为台湾纵贯铁路、宜兰铁路和南北高速公路的起点。5号、2号省道纵横市境。海洋学院、省水产研究所、省高级海事学校、水产职校等设此。名胜古迹有仙洞、万人堆、中正公园、和平岛千叠敷、蕃字洞、狮球岭古战场及暖暖水源地、灵泉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益阳江

    资水在湖南益阳市及益阳县附近之地称益阳江。《水经· 湘水注》: “湘水左会清水口,资水也,世谓之益阳江。” 又 《水经·资水》: 资水 “又东北过益阳县北,又东与沅水合于湖中,东北入于江也”。郦道元注

  • 长宁驿

    ①明置,属茂州。在今四川茂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茂州:长宁驿“州北十五里”。②清设,属大通县。即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南长宁乡。集镇名。在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南部、马鹿河东岸。属马鹿乡。人口

  • 大洲头

    即今海南省万宁县东南大洲岛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万州图:东南有“大洲,又名天河沙”。

  • 真觉寺

    ①又名五塔寺。在今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东长河北岸。明永乐时创建。成化九年 (1473) 又在寺内建金刚宝座石塔一座。清乾隆二十六年 (1761)因避雍正帝胤禛讳,改名大正觉寺。20世纪30年代寺毁,今仅

  • 硖源县

    唐贞观五年 (631) 置,属羁縻麟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。后废。

  • 竹步国

    故地在今非洲索马里之朱巴河口一带。《明史·外国列传七》:“行步,亦与木骨都束接壤。永乐中,尝入贡。其地户口不繁,风俗颇淳。郑和至其地。”

  • 彭家店

    即今河南息县西北四十里彭店乡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4: 咸丰七年 (1857) 六月,“侦知房明扬股百余,踞息县彭家店”。

  • 安勒山

    一名布射山,又名飞布山。在今安徽歙县北二十里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贺齐传》:“歙贼帅金奇屯安勒山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8歙县:布射山“一名勤山,在县北二十里。《吴志》:歙贼金奇万户屯于此”。

  • 沙沱寺

    即今四川云阳县东北沙市镇。民国《云阳县志》卷1:沙沱乡有沙沱寺场。

  • 弥勒石溪

    在今云南澄江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 弥勒石溪 “在河阳县北。源出罗藏山西麓,合众涧流为溪,出弥勒石口,会于锦溪,溉田甚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