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壶头山

壶头山

①在今湖北崇阳县北二十五里。《元和志》卷27唐年县: 壶头山 “在县 (旧治) 东北六十里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112崇阳县: 壶头山 “在县东北,水路六十里。其山幽谷深邃,山下有溪穿入山中,名桃花洞水,入溪合流。山名壶头山,水名壶头滩。三里皆平石石脉,流水才通小舟。若水泛涨,即方可济行,行旅惮之”。

②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,沅水南。《后汉书·马援列传》: 东汉建武二十五年 (49),马援讨武陵蛮,“军次下隽,有两道可入,从壶头则路近而水崄,从充则塗夷而运远,帝初以为疑。及军至,耿舒欲从充道,援以为弃日费粮,不如进壶头,搤其喉咽,充贼自破。以事上之,帝从援策。三月,进营壶头”。注引 《武陵记》 曰: “壶头山边有石窟,即援所穿室也。” 《水经·沅水注》 亦载: “夷山东接壶头山,山高一百里,广圆三百里。山下水际有新息侯马援征武溪蛮仃军处。”

③亦名大插旗山。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二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20彭水县: 壶头山 “山形似壶。马援曾战于此”。


古山名。在今湖南省沅陵县东北沅江沿岸,接桃源县界。山高水险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东汉建武二十五年(49年),“进营壶头”,武溪蛮“乘高守隘,水疾,船不得上。会暑甚,士卒多疫死,援亦中病遂困。乃穿岸为室,以避炎气……会援病卒”。同传注引《武陵记》:“此山头与东海方壶山相似,神仙多所游集,因名壶头山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红岩子

    ①一作横岩子铺。即今湖北建始县东南三十六里红岩寺镇。清同治《建始县志》卷2《场市》:南乡有“红岩子”。②在今四川万源市东南。民国《万源县志》卷1:红岩子在“东百八十里。又名乌举梁。境内数处同名,此为最

  • 疏 (疎) 口

    在今湖北宜城市西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沔水又南与疏水合,水出中庐县西南,东南至��县北界, 东入沔水, 谓之疏口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二年 (781),“ (梁)

  • 鼻骨德部

    又作鼻古德、鼻国德、鳖故德。辽属国,属东北路统军司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西南比占河流域。金称鳖故德、鳖古。元于此置孛古江军民万户府。

  • 安乡关城

    金改安乡关置,属宁州。在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西北黄河南岸。元升为安乡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河州:安乡城“在州东北五十里。吐蕃所置城桥关也”。

  • 苇子沟

    即今黑龙江省宾县治。民国魏声龢《吉林地志》:“宾县,土名苇子沟。”

  • 南北寨

    在今山西大宁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1大宁县: “南北寨在县南北,去城各一里。元末右丞时公权、院使李子厚置此戍守。”

  • 乐川

    即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北恭城河,为漓江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恭城县:乐川“在县西。自道州流入境,经县南,入平乐县界。《志》云:县北七十里有平川江,南流合乐川”。

  • 梅仙山

    又名梅君山。在今福建建瓯市南二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01建州建安县: 梅君山 “在郡东南,云梅福炼药于此山上升,因名之”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 引 《新志》: “又名梅仙山。山顶丹井、坛灶犹存。”

  • 鸡栖城

    即栖鸡城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。北宋曾公亮《武经总要前集》卷20:茂州“西北陆行至吐蕃栖鸡城”。

  • 打狗港

    即今台湾高雄市高雄港。清康熙间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打狗仔港“在观音山庄打狗山下。其港口有巨石裂成一门,门甚窄,仅容一舰,中有港可泊船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