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和岭

太和岭

①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南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朔州鄯阳县“有太和岭”。《元史·成宗纪》:元大德四年(1300),“车驾幸上都,置西京太和岭屯田”。

②在今山西代县西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后废。

③即今俄罗斯西南部、里海之西的高加索山。《元史·速不台传》:速不台讨钦察,“引兵绕宽定吉思海,展转至太和岭”。即此。


古山名。(1)即今俄罗斯高加索山。《元史·速不台传》:太祖十八年(1223年),“速不台上奏,请讨钦察。许之。遂引兵绕宽定吉思海(今里海),辗转至太和岭,凿石开道,出其不意”,即此。(2)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、朔州市东南,为勾注山支脉。元大德四年(1300年),成宗幸上都,置西京太和岭屯田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虎啸桥镇

    即今浙江平湖市东南二十八里黄姑镇。清光绪 《平湖县志》 卷1 《东十九都西区全图》 有虎啸桥镇。

  • 枣林沟

    又名枣林则沟。在今陕西清涧县北。1947年3月,为了粉碎国民党蒋介石对陕甘宁边区发动的重点进攻,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。3月26 日,毛泽东在此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,决定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仍留在陕北

  • 宁安汛

    在今云南临沧县东南百余里宁安村。清时有千总把总驻防。

  • 须溪

    即今江西贵溪县城西南西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贵溪县 “芗溪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须溪在县治西南。源出福建光泽县界之太源官山,经火烧山北,又北流历夏南乡,合三十六水,至中坑渡而入芗溪。其合处曰须口

  • 书堂山

    ①有二,均在今江西境。一在宜春市西南,一在万载县西。《寰宇记》卷109袁州宜春县:书堂山“在州西南三十里,唐卢肇读书于此。按万载西八十里亦有书堂山,习凿齿避地处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袁州府万载县“汤周

  • 亦名琐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南。《春秋》:定公七年(前503),“齐侯、卫侯盟于沙”。杜注:“阳平元城县东南有沙亭。”即此。古邑名。又作琐、沙鹿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南。《春秋》定公七年

  • 观音山驿

    明置,属鹤庆军民府。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北上站。

  • 廖家河

    在今湖北竹溪县西。清同治 《郧阳府志》卷2 《市集》: 竹溪县西乡有 “廖家河”。

  • 高附都督府

    唐龙朔元年 (661) 于骨咄国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治所在沃沙城 (今塔吉克斯坦库尔干秋别北)。8世纪中叶废。唐羁縻都督府名。龙朔元年(661年)于吐火罗境内骨咄施沃沙城置,在今塔吉克斯坦西南部瓦赫什河

  • 鸣沙山

    又名神沙山、沙角山。即今甘肃敦煌市南十里鸣沙山。《元和志》 卷40: 鸣沙山 “其山积沙为之,峰峦危峭,逾于山石。四面皆为沙垅,背有如刀刃,人登之即鸣,随足颓落,经宿风吹,辄复如旧。有一泉水,名曰沙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