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平山

太平山

①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:“太平山在县西北六十里。有太平营,南北两山,云营二里许,滦河回绕,凭高可眺。”

②在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8:太平山在“厅城东一百里,距吉林城东北二百七十八里”。

③在今安徽怀宁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安庆府怀宁县:太平山“在府西八十里。其山委蛇深秀。又西二十里曰大雄山”。

④在今浙江余姚市南。《寰宇记》卷96越州余姚县:太平山“在县东南七十八里,接连天台,即谢敷隐居之所”。姚江发源于此。

⑤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七十八里。《晋书·谢敷传》:敷“性澄靖寡欲,入太平山十余年”。即此。

⑥在今福建建阳市西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建阳县:太平山“峰峦秀伟,峭拔千仞, 为县主山。有寒泉林,朱子葬母于此,筑舍墓旁,曰寒泉精舍”。

⑦在今福建莆田市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7兴化府:太平山“在府城西。其山自福之永福延袤而来,峰峦峻拔,为莆田主山”。

⑧在今江西武宁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太平山“在武宁县西北八十里,烟港水出此”。

⑨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五十里。唐建恭陵、和陵于此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河南府缑氏县:“有恭陵,有和陵在太平山,本懊来山, 天祐元年更名。”

⑩在今湖北武穴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一》:太平山“晋僧惠远卓锡于此”。

(11)在今贵州黎平县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黎平府》:太平山,“《旧志》:夜中恒见有光如灯”。

(12)在今云南昆明市西南太华山旁。《清一统志·云南府一》:太华山“在昆明县西南。环拥苍秀。其麓为太平山,其左为华亭山,皆称名胜”。

(13)在今甘肃礼县西八十里。清光绪《礼县新志》卷1:太平山“壁立千仞,路崎岖,左右两峰拱立,中有门,天然堡寨,嘉庆时,避教匪之乱,故名。同治军兴,两峰前又立一门,更险要,三峰上各有庙”。


又称扯旗山。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岛西北部。为香港岛上的最高山峰,海拔554米。传说当年海盗张保仔占据香港时,曾驻兵西营盘,并在山上设有瞭望台,发现海上情况,即扯动旗号通知山下营寨的同伙,因而得名扯旗山。站在山顶可俯视山下的维多利亚城与维多利亚港。建有山顶公园,北麓建有薄扶林郊野公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临蔡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析武平县置,属陈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北二十五里临蔡镇。大业二年 (606) 废。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河南省淮阳县东北,属汝阳郡。隋大业初废入宛丘县。

  • 长吉里

    在今广东连平县西南七十里百叟村。明、清置长吉巡司于此。

  • 艾浑

    即瑷珲。旧城在今黑龙江省黑河市东江东六十四屯界内。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)另筑新城,在今黑河市南爱辉镇。清方式济《龙沙纪略·方隅》:“艾浑,在墨尔根东三百四十里,距五站。一名艾浒,言可畏也。镇城在黑

  • 柳林镇

    ①清置,属永宁州。即今山西柳林县。清于此设柳林镇巡司。1973年于此设柳林县。②清置,属耀州。即今陕西耀县西北柳林镇村。(1)在山西省柳林县中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05.5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

  • 俄界

    即今甘肃迭部县东南四十六里高吉村。1935年9月12日,中共中央为了解决张国焘阴谋分裂红军所造成的危局,在俄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,听取了毛泽东 《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》 的报告。

  • 南仙洞

    在今贵州平坝县东南十五里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 “南仙洞在卫东南十五里。石壁高十丈,入洞二十余武,地势宽平,可容千人。” 又郭子章《黔记》 卷8: “南仙洞古名南蛇洞,举人陈宪改今名。”

  • 阿剌忽马乞

    在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西部。《元史·特薛禅传》:太祖谕按陈弟册曰:“阿剌忽马乞迤东,蒜吉纳秃山、木儿速拓、哈海斡连直至阿只儿哈温都、哈老哥鲁等地,汝则居之。”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西伊和吉仁高勒

  • 西炉

    清代称四川打箭炉(今四川康定县)以西至雅砻江、金沙江一带地方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首《圣祖仁皇帝御制泸定桥碑记》云:“自明末蜀寇乱,番人窃踞西炉。”即此。

  • 积石军

    唐仪凤二年 (677) 置,属陇右节度使。驻地在今青海贵德县西十里。后陷于吐蕃。北宋复置,辖境相当今青海贵德县及尖扎、贵南、同仁、共和等县部分地。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升为积石州。本静边镇,唐

  • 南平砦

    亦作平南砦。北宋咸平中置,属云安县。在今湖北利川县西北南坪镇。宋曾公亮 《武经总要前集》 卷20云安军: 南平砦 “在 (云安) 县南二百里”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