姑苏
今江苏苏州市的别称。以有姑苏山而名。唐张继 《枫桥夜泊》 诗: “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” 即此。
今江苏省苏州市的别称。因西南姑苏山得名。唐张继《枫桥夜泊》诗:“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”或泛指旧苏州府全境。
今江苏苏州市的别称。以有姑苏山而名。唐张继 《枫桥夜泊》 诗: “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” 即此。
今江苏省苏州市的别称。因西南姑苏山得名。唐张继《枫桥夜泊》诗:“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”或泛指旧苏州府全境。
在今山西天镇县北。《金史·太宗诸子传》:金天辅五年(1121),“既会,始定议,杲出青岭,宗翰出瓢岭,期羊城泊会军”。
西晋改杜县置,属京兆郡。治所在今陕西长安县东杜陵南五里。北魏神䴥四年(431)复为杜县。古县名。西晋以杜县改置,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。属京兆郡。北魏复为杜县。
一作阿格吉勒岭。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西南,与阿富汗交界处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 卷9: “其自克克突聿克达坂以东,所有倭海及蕊、明铁盖两达坂系当日与坎巨提旧有界限,亦即喀什噶尔道旧管。”
唐昆明县。在今四川盐源县。一说在盐源县东北卫城。至德以后没入吐蕃,称为昆明城。地当唐、南诏、吐蕃三方交界处,为军事重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贞元十一年 (795),“南诏攻吐蕃昆明城,取之”。又十七年
①即今陕西华阴市南十里华山。号为西岳。以西有少华,故曰太华。《禹贡》:“西倾、朱圉、鸟鼠至于太华。”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太华之山,削成而四方,其高五千仞,其广十里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华阴县:“太华
又称飞龙白塔。在今云南景洪县西南勐龙镇北四里曼飞龙山上。建于清乾隆时期,系小乘佛教建筑,砖石结构,为八角金刚宝座塔,由大小九塔组成。主塔居中,挺立峭拔,通高16.29米; 八个小塔分列八角,通高 9.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铜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容县东南。贞观八年 (634) 属容州。唐末废。
南宋建炎元年(1127)诸路遍设安抚司,掌一路兵民之政,代替转运司成为一路的主要统治机构。南宋初分境内为:两浙东、两浙西、京西南、淮南东、淮南西、江南东、江南西、荆湖南、荆湖北、成都府、潼川府、利州、
在今陕西长安县南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1万年县:“石鳖谷在县西南五十里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53长安县:石鳖谷“谷口有大石如鳖,因名。吕大防曰,隋筑都城,南直南山石鳖谷,是也。今咸宁、长安以此分界。或谓之
①在今安徽郎溪县西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7广德军: 诸葛城 “在建平县西一十里。其中可容数千人。旁有驴城、马城,相去一二里。有井数十。世传以为昔人屯驻之地”。②在今山东临沂市东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