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崖门

崖门

即今广东新会市南崖门。在崖山与汤瓶嘴山间,形如门,故名。元 《宋季三朝政要》 卷6: “戊寅六月,祥兴帝迁于崖山。崖山在海中,两山相对,势颇宽广,中有一港,其口如门,可以藏舟。(张)世杰以为形胜之地,乃屯驻于此。”


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40千米处。为珠江出海口之一。山称崖山,口称崖门,又作厓门,海河交汇,奇石耸立。《广东新语》:“厓门,在新会南,与汤瓶山对峙,若天阙,故曰厓门。”为潭江和西江分支的出海口。口外为黄茅海,高栏列岛横亘其外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元将张弘范追击南宋帝赵昺君臣至崖门一带,南宋军苦战兵败,丞相陆秀夫背着年仅9岁的帝昺在御舟投海殉国。明代御史徐瑁为纪念南宋帝君臣,把奇石上原刻的“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”十二字凿去,改刻为“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”九字。现石上的“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”,为1962年诗人、戏剧家田汉所书。明弘治年间为纪念杨太后、文天祥、张世杰、陆秀夫等人而修建大忠祠、全节庙(亦称慈元庙)、义士祠和杨太后陵墓等。明学者陈白沙亲自撰写《慈元庙碑》,记述其事。清时设千总驻守。1939年日本侵略军毁坏祠庙。建国后重建部分建筑。现遗址及碑刻等古迹尚存,并有文物陈列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扒塘

    即今广西平乐县南四十五里大扒瑶族乡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平乐县图:南有大扒塘。

  • 曲江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丰城县。即今江西丰城市北曲江镇。②即今云南建水县北曲江镇。民国有县佐驻此。(1)在江西省丰城市北部,东南临赣江。面积105平方千米。人口4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曲江,人口 5600。宋初建村

  • 太白峰

    白兆山最高峰。在今湖北安陆市西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德安府》 “白兆山”条引《县志》:“一名碧山。西去随州大洪山百里,高二百丈许。上有桃花岩、李白读书堂。其相属者为太白峰、钵盂山、长老山,弥望烟云,飘缈

  • 黄石堡

    明嘉靖中置,属绥宁县。即今湖南绥宁县驻地长铺镇。

  • 壶豆洲

    即胡逗洲。本长江口沙洲,相当今江苏南通、通州市一带。《梁书·侯景传》: 侯景败走,“乃与腹心数十人单舸走,推堕二子于水,自滬渎入海。至壶豆洲,前太子舍人羊鲲杀之”。即此。

  • 河东山西道宣慰司

    元初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大同路 (治今山西大同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及内蒙古河套至集宁市一带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为山西等处行中书省,移治所太原府 (今山西太原市)。元置,治大同路(今山西大同市)

  • 白鹿山

    ①古白狼山。即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六十里大阳山。《水经·大辽水注》:石城川“北屈径白鹿山西,即白狼山也”。《晋书·慕容熙载记》:“其后好游田,熙从之,北登白鹿山,东过青岭,南临沧海,百姓苦之

  • 赤津岭

    在今浙江遂昌县北与龙游县接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遂昌县:赤津岭“在县北六十里。岭高险,下临溪流,为北达龙游之道”。明正统设置赤津岭寨以防守。

  • 碉门安抚司

    五代后蜀置,属雅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县。宋于此置碉门砦。

  • 亭林镇

    亦曰顾亭林。即今上海市金山县东三十里亭林镇。南朝梁、陈间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曾在此隐居,呼野王读书堆。南宋乾道九年 (1173) 修濒海诸堰,因置监堰官于此。又置金山巡司,明废。其北有湖,湖南有林,因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