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定县

平定县

①西汉置,为西河郡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南境。一说在今陕西府谷县西北。东汉末废。

②南朝宋置,属高凉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阳春或恩平、阳东等市县境。南齐以后废。

③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)改广阳县置,为平定军治。治所即今山西平定县。金大定二年(1162)为平定州治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废。1912年复降平定州为平定县,属山西冀宁道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东部、太行山西麓,东临河北省。属阳泉市。面积 1361 平方千米。人口31.8万。辖8镇、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冠山镇。西汉置上艾县,属太原郡,县治即今县;一说在今张庄镇新城村。东汉改属常山国,三国魏属乐平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(448年)废,孝昌年间复置,后改名石艾县。隋属太原郡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广阳县,县治即今县;一说在今昔阳县西广阳村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于广阳置平定军,四年改广阳县为平定县,县治在今平定上城。清乾隆《平定州志》:宋“太祖征河东首下之,置平定军”。县因平定军名。金大定二年(1162年)升军为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废平定县入州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升为直隶州。1912年改州为县。1914年属冀宁道。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榆次专区。1958年撤销,并为阳泉市郊区。1961年恢复平定县建制,属晋中专区。1967年属晋中地区。1983年属阳泉市。地处太行山向华北平原过渡的倾斜地带。桃河及其支流温河、南川河、阳胜河流经境内。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玉米、谷子、高粱、小麦、豆类、薯类为主。矿产有煤、铁、硫黄、瓷土、耐火黏土、石膏等。工业有电力、采煤、冶炼、化工、建材、机械等。石太铁路、石太高速公路、307国道横穿境内。名胜古迹有娘子关、冠山、开河寺、药林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渔涝

    即今广东封开县东北渔涝镇。清道光 《封川县志》 卷2: 墟市有渔涝墟。

  • 安宁县

    ①三国吴置,属高凉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阳江市西。西晋为高凉郡治。南朝宋属高凉郡。南朝梁改为高凉县。②南朝宋侨置,属建昌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境。梁废。③南齐改连然县置,属平乐郡。治所即今云南安宁市。隆昌元

  • 夜郎郡

    ①西晋永嘉五年 (311) 分牂牁、朱提、建宁三郡置,属宁州。治所在夜郎县 (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)。辖境约当今贵州西南部及云南一隅。南朝梁大宝以后废。②南朝梁置,治所在夜郎县 (今湖南辰溪

  • 扶苏山

    在今广西德保县东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:扶苏山“相传为天下十大名山之一。其巅可望见日出处”。

  • 白登山

    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二十里马铺山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西汉高祖七年(前200),“冒顿纵精兵三十余万骑围高帝于白登”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如浑水又南分为二水,“一水南径白登山西,……今平城东十

  • 交溪

    ①在今浙江临安县西。源出浙、皖边界,至于潜镇南, 东入天目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于潜县:交溪,“浪山、柳溪二水合流于柱石山,因名”。②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寿昌县:交溪“在县(今寿昌镇

  • 茗山

    ①在今湖北蒲圻市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蒲圻县: 茗山 “在县北十五里。产茶”。②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南。《水经· 沅水注》:“沅水又东,溪水南出茗山,山深回险,人兽阻绝。”③在今广东德庆县东十五里。

  • 固留镇

    金置,属平阴县。在今山东肥城市西南。

  • 陕津

    即大阳关。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。《晋书·姚泓载记》: 东晋义熙十二年 (416)北伐,晋师至成皋,逼洛阳。后秦姚泓派军援洛阳,又遣姚懿 “南屯陕津为之声援”。即此。即“茅津”。

  • 高唐市

    即高唐镇。今安徽霍邱县西北五十里高塘集。即今安徽省霍邱县西北高唐。南宋绍兴初,金兵由颍、寿渡淮,败宋军于此。明成化中置巡检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