斯加里野国
在今意大利之西西里岛。南宋赵汝适《诸蕃志》 卷上: “斯加里野国,近芦眉国界,海屿阔一千里,衣服风俗语言与芦眉同。本国有山穴至深,四季出火。”
在今意大利之西西里岛。南宋赵汝适《诸蕃志》 卷上: “斯加里野国,近芦眉国界,海屿阔一千里,衣服风俗语言与芦眉同。本国有山穴至深,四季出火。”
1945年析金县地置,属辽宁省。治所在貔子窝 (今辽宁新金县东皮口镇)。1959年迁普兰店镇,即今普兰店市。1991年改设普兰店市。旧县名。1945年设县,治普兰店镇(今辽宁普兰店市区)。1991年撤
后赵石虎于曹魏文昌殿旧址建,在邺北城北部,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北。《十六国春秋·后赵录》:建武元年(335)迁都邺城。三年,“太武殿东西宫皆就。太武殿基二丈八尺, 下穿伏室置卫士五百人于其中。东西七十
亦名大蹲山。在今安徽绩溪县北,西接旌德县界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卷5绩溪县:大獒山“在县北六十里。高四百仞,周百里。旧说以为上排层汉,前压澄潭。蹲形矫首,如獒猛犬焉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6徽州府:大獒山“前
清柳条边门之一。在今辽宁朝阳市东南松岭门乡。乾隆 《钦定盛京通志》 卷26: 松岭在“ (锦县) 城西北九十里。在松岭门东”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二》: 松岭子边门 “在锦县西北九十里,东北至义州九官台
亦称康区。指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。藏语康人之意。
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城东面正东一门。汉称中东门,魏晋改称东阳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太康元年(东吴孙皓天纪四年,280),孙皓归降,“琅邪王伷遣使送孙皓及其宗族诣洛阳。五月丁亥朔,皓至,与其太子瑾等
①在今河北遵化市南八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 南龙山 “北又有北龙,两山相望,蜿蜒如龙”。②即今浙江瑞安市东南七十四里处之南龙头、北龙山岛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平阳县: 南龙山 “在县东海中。倭自
古地区名。在今安徽郎溪县西北及宣州市东北境,北接江苏高淳县界。《左传》: 哀公十五年 (前480) 夏,“楚子西、子期伐吴,及桐汭”。杜注: “宣城广德县西南有桐水,出白石山,西北入丹阳湖。”为古桐水
指今四川都江堰市至彭山县之间岷江上所设五个渡口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“其大江自湔堰下至犍为有五津:始曰白华津;二曰皂里津;三曰江首津;四曰沙头津,刘璋时召东州民居此,改曰东州头;五曰江南津。入
隋开皇中置,属新淦县。即今江西峡江县西南巴邱镇。明初置巡检司,嘉靖五年(1526)升为峡江县。古镇名。隋开皇年间置,在今江西省峡江县。明初置巡检司于此,嘉靖五年(1526年)升峡江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