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朔州

朔州

①北魏置,治所在云中郡盛乐县 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、和林格尔、清水河、准格尔等市县旗地及山西偏关、河曲二县一带。永熙中改为云州。

②北齐天保六年 (555) 置,治所在新城县 (今山西朔州市西南),八年 (557) 移治招远县 (隋改善阳县,即今朔州市)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马邑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改朔州,天宝元年 (742)改马邑郡,乾元元年 (758) 仍改朔州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朔州市及应县、山阴、神池、五寨、偏关、河曲等县地。建中初移治马邑县 (今朔州市东北三十三里马邑村),寻复还故治。元属大同路,辖境缩减到相当今朔州市地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属大同府。清雍正三年 (1725) 改属朔平府。1912年改为朔县。

③西魏大统十一年 (545) 置,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庆阳县一带。北周保定元年(561) 废为周武防。

④北周天和中侨置,治所在洛邑县 (今陕西宝鸡县驻地虢镇)。建德中废。


(1)北魏太武帝置,治盛乐城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)。辖境约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、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及和林格尔、清水河、托克托等县,准格尔、达拉特、杭锦等旗地。正光五年(524年)改为云州。(2)北魏正光五年(524年)以怀朔镇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西南。辖境约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和固阳县、乌拉特前旗等地。时六镇起义军已占领怀朔镇,孝昌中乃寄治并州界,在今山西省寿阳县界,东魏又侨置于介休县界。北周废。(3)又名北朔州。北齐天保六年(555年)置,治新城县(今山西朔州市东北)。八年徙治马邑城,另置招远县(隋改善阳,唐改鄯阳,今朔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朔州市一带。隋大业初改为代郡,寻改为马邑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为朔州,天宝元年又改为马邑郡,乾元初仍改为朔州。五代晋天福初地属契丹。明初以州治鄯阳县省入。清不辖县,1912年改为朔县。北宋雍熙三年(986年)宋将杨业为辽所败,遇伏被俘于此。(4)西魏大统十一年(545年)置,治今甘肃省庆阳县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环江中上游地区。北周保定元年(561年)改周武防。(5)北周天和中侨置,治洛邑县(今陕西宝鸡市虢镇)。辖境不详。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孙权城

    在今江西安义县东凤凰山上。《清一统志·南唐府》 “孙虑城”条:“又有孙权城,在县东八里凤凰山上。”

  • 威虏军

   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(981) 改遂城县置,治所在今河北徐水县西二十五里遂城。景德元年(1004) 改为广信军。

  • 峨嵋岭

    在今山西万荣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蒲州府一》: 峨嵋岭 “一曰峨嵋坡,高四里,蜿蜒曲折,跨永济、临晋、猗氏、万泉四县,接绛州闻喜、河津二县界”。

  • 新安墟

    即今广东化州市西新安镇。明万历 《高州府志》 卷1: 化州有新安墟。清光绪 《高州府志》 卷10化州: 新安墟在 “州西六十里”。

  • 巴陵县

    西晋太康元年(280)置,属长沙郡。治所即今湖南岳阳市。《元和志》卷27巴陵县:“昔羿屠巴蛇于洞庭,其骨若陵,故曰巴陵。”南朝宋为巴陵郡治。唐为岳州治。明洪武九年(1376)省入岳州。十四年(1381

  • 上坪墟

    即今广东连平县东北上坪镇。清设巡司于此。

  • 蒙阴山

    在今山东蒙阴县南八里。一名仙洞山。《水经·沂水注》: 蒙阴山水 “出蒙阴山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 蒙阴县南有蒙阴山。

  • 建伶县

    西汉元封二年 (前109) 置,属益州郡。治所在今云南晋宁县昆阳坝子南缘。三国蜀建兴三年 (225) 属建宁郡。西晋太安二年 (303) 属益州郡。东晋属晋宁郡。南朝宋为晋宁郡治。梁末废。古县名。西汉

  • 皋落山

    一名乐平山。在今山西昔阳县东南七十里。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: “晋侯使大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50乐平县: “乐平山在县东七十六里,即古东山皋落氏之地。”

  • 武关河

    ①一名石沟河。在今陕西留坝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一》: 武关河 “源出厅西南一百里莱子岭,合褒城五十三坝水注之,至武关驿南,合于褒水”。②源出今陕西丹凤县北,东南流至商南县西入丹水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