杀虎口
在今山西右玉县北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朔平府》:杀虎口“西至边墙三里,北至边墙一里。明嘉靖中筑杀虎堡城,周二里。相近又有杀虎新堡,亦周二里,分边二十里有奇,形势最为扼要”。清雍正七年(1729)置杀虎口巡司。民国时设县佐。
即古参合陉。在山西省右玉县西北部。长城要口之一。明嘉靖中筑杀虎堡城。清时有巡检司。向为山西省至内蒙古自治区间的交通要冲。
在今山西右玉县北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朔平府》:杀虎口“西至边墙三里,北至边墙一里。明嘉靖中筑杀虎堡城,周二里。相近又有杀虎新堡,亦周二里,分边二十里有奇,形势最为扼要”。清雍正七年(1729)置杀虎口巡司。民国时设县佐。
即古参合陉。在山西省右玉县西北部。长城要口之一。明嘉靖中筑杀虎堡城。清时有巡检司。向为山西省至内蒙古自治区间的交通要冲。
在今湖北嘉鱼县西北。《水经·江水》:江水 “又径鱼岳山北,下得金梁洲”。即此。
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。蒙古语称“伊克召”,意为“大庙”。汉名原为弘慈寺,明隆庆年间由土默特蒙古淹答汗与夫人三娘子共同主持兴建。后改称无量寺。因供奉银佛像,俗称银佛寺。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城区。
即今浙江嘉兴市东南新篁镇。清光绪 《嘉兴府志》 卷4 《市镇》: 新行镇 “在县东南五十四里。镇东西广三里,南北袤二里。明施凤来 《庙记》 有云,界属嘉兴,脉连海盐、平湖,盖错壤在两邑之偏隅。沃上通流
①南朝梁大通元年 (527) 置,治所在顿丘竹邑城 (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宿州市北部、濉溪、萧县以及江苏沛县等地。东魏武定五年 (547) 改为南济阴郡。北齐复为睢州,移治取
亦作思陇驿。即今广西宾阳县西南思陇镇。旧属上林县,明置巡司于此。
又名弋山、光山、浮光山。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八十里。《后汉书·郅恽传》:郑敬“乃独隐于弋阳山中”。
即今安徽明光市东南张八岭镇。旧属滁县。清康熙《滁州市》卷4:张八岭集“在州北四十里”。
又名翁湖。即今湖南岳阳市南㴩湖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岳州府巴陵县:㴩湖“亦曰角子湖,以在洞庭之角也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天成三年(928),吴将苗璘将水军攻楚岳州,至君山,
春秋郑邑。即今河南尉氏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陈留郡尉氏县注引应劭曰: “古狱官曰尉氏,郑之别狱也。” 臣瓒曰: “郑大夫尉氏之邑,故遂以为邑。” 战国属魏。秦置县。古邑名。春秋郑邑,在今河南省尉氏县。
在今广西蒙山县西南三十里。《明史·广西土司一》:“藤峡、府江之间为力山,力山之险倍于藤峡。……力山又有僮人,善傅毒药弩矢,中人无不立毙,四姓瑶亦惮之。”正德年间,王守仁镇压藤峡瑶族起义,瑶人“奔入永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