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梵净山

梵净山

古名三山谷。又名辰山、思邛山、九龙山。土名饭甑山。在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,与江口县和松桃苗族自治县交界处。海拔2494米。《黔记》: 贵州山,以梵净山为第一。《清一统志·松桃厅》 引 《九龙山志》: “群山耸拔,分为九支。中涌一峰,周围仅数丈,突兀陡绝,其高千仞。中如斧划,麓断而巅连,划处隔五六尺许,名金刀峡。峡有飞桥相接,左右皆梵宇,广阔可容数十人。寺侧有石名说法台,陟者攀铁絙上下。山傍石出如笋,穹窿峭拔,有拜佛台、香炉峰、棉絮崖、炼丹台、藏经崖。井曰定心水。山后有池曰九龙池。又有辟支佛遗迹。山下九十九溪,环绕纡折而通楚蜀,黔中胜概,无逾于此。” 是西南的佛教名山。产有金丝猴、珙桐等珍稀动植物,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。


在贵州省东北部,江口县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松桃苗族自治县三县间。旧称三山谷、三悟山、辰山、九龙山,俗称饭甑山。明代广修寺庙,为佛教圣地,取“梵宇净洁”之意改今名。为武陵山主峰。以凤凰山最高,海拔2493米。尚有2000米以上高峰多座。为断块山,山体岩石多为年代古老的变质岩。雄伟险峻,断崖陡壁遍布。自然景点集中在金顶附近。生物资源丰富,有大片古老孑遗植物珙桐林,为世界濒危动物黔金丝猴惟一产地。辟有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,已列入国际《人与生物圈》自然保护区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普明镇

    即今山西岚县西普明镇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二》 “东村镇” 条下: 普明镇 “在县 (旧治)南”。在山西省岚县中西部。面积154.5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普明,人口3000。原名川庄,传明

  • 施口市

    一作西口。即今安徽肥东县南、南肥河注入巢湖处之施口。1912年 《安徽省全图》: 庐州 (今合肥市) 东南有施口。

  • 浝水

    在今河南济源市境。《清一统志 · 怀庆府一》: 浝水 “源出济源县西北四十里,绕城北而东合溴河。……按: 刘漪 《浝水论》 云,浝水出莽山,经勋掌村东里许,分为二,……其一东流抵北石村西,又东南至石露

  • 瑟底痕城

    唐西曹国都。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伊什特汉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西曹 “治瑟底痕城”。

  • 令支

    又作离枝、泠支、不令支。春秋、战国时国。在今河北迁安县西。《国语·齐语》:“遂北伐山戎,刜令支,斩孤竹而南归。”秦置为令支县。古国名。又作冷支、离支、离枝、令疵、不令支。在今河北省迁安市西。《国语·齐

  • 临真镇

    清置,属甘泉县。即今陕西延安市东南临镇。唐为临真县治。

  • 装桂雅驿

    清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置,在今新疆皮山县东藏桂乡。

  • 海兰河屯

    即今黑龙江省海林市。1947年于此置新海县。1948年改为海林县。

  • 龙窝河

    在今河南省南乐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南乐县:龙窝河在“县东四十里。自山东观城县界,流经县境之荚村,又经县南,入清丰县界。或曰:本大河故渎也。唐开元十四年,魏州河溢,其决口谓之龙窝。自宋以来,县皆为大

  • 东山县

    ①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属辽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昔阳县东。大业初废。②金升东山砦置,属镇戎州。治所在今宁夏彭阳县西古城乡。元至元十年(1273)废入镇原州。③1916年由诏安县之东山岛及漳浦县之古雷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