榆州
①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治所在榆社县(今山西榆社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榆社县及和顺县西部地。六年 (623) 废。
②辽置,属大定府。治所在和众县 (今辽宁凌源市西土城子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大凌河地区。金皇统三年 (1143) 废。
(1)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榆社县(今属山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榆社县及和顺县西部等地。六年省入辽州。(2)辽置,治和众县(今辽宁凌源市西)。属中京道。辖境约当今辽宁省凌源市地。金皇统三年(1143年)废。
①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治所在榆社县(今山西榆社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榆社县及和顺县西部地。六年 (623) 废。
②辽置,属大定府。治所在和众县 (今辽宁凌源市西土城子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大凌河地区。金皇统三年 (1143) 废。
(1)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榆社县(今属山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榆社县及和顺县西部等地。六年省入辽州。(2)辽置,治和众县(今辽宁凌源市西)。属中京道。辖境约当今辽宁省凌源市地。金皇统三年(1143年)废。
①亦作大桴山。又名蕲山。在今湖北蕲春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27蕲春县:蕲水“源出东北大浮山,一名蕲山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蕲州:“东北有蕲水,出大浮山。”②一名独浮山。在今湖南临澧县西南,接石门县界。《舆
隋开皇十年 (590) 置,属合州。治所在今广东湛江市西南湖光镇西旧县村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8雷州遂溪县引 《元和志》: 铁杷县 “以县西铁把水以为名”。大业三年 (607) 属合浦郡。唐武德四年(
即今广东新兴县东南里洞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新兴县“张公脑营”条:里洞营“在县南四十里。嘉靖二十七年置”。
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雁荡山中。高差约一百九十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温州府乐清县:雁荡山“有大、小龙湫,会诸溪涧水,悬崖数百丈,飞瀑之势,如倾万斛水,从天而下也”。在浙江省乐清市雁荡山马鞍岭西。是中国著名
在今河南延津县西北沙门村。《清一统志·卫辉府》:西沙门镇“在延津县西二十里。其东十里为东沙门镇。明弘治中,改置香台巡司于此”。
在今河南确山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汝宁府一》:北泉“在确山县西北十里乐、秀二山之间。泉水涌作莲花状。宋曹庠、魏著、侯冲、贺填尝隐于此”。
在今湖北京山县西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溾水“出竟陵郡新阳县西南池河山”。《水经注疏》:“守敬按,《京山县志》池河山即今之花石岩,在县西北六十里。”
即今吉林东丰县北一百十里那丹伯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海龙厅图:西北有那丹伯台。“那丹伯”,满语意为七个湾子。
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叙永厅》:吼西关“在厅南一百二十里,与镇雄州接壤”。
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昭化县:人头山在“县西四十里。山巅突出,宛若人头”。因名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长兴元年(930),王弘贽等“引兵出人头山后,过剑门之南,还袭剑门克之”。即此。在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