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宁州

永宁州

①唐南诏置,属建昌府(郡)。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。后废。元至元十七年(1280)复置,属建昌路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“分建昌为二州,在城曰建安,东郭曰永宁。”明洪武十五年(1382)属建昌府。后废。

②元至元十六年(1279)于答蓝置,属丽江路。治所在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一百零七里忠实村。洛克《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》:“答蓝,么些这个名字显然是西藏语永宁的模仿,因为藏语喊永宁为答蓝。其意为到涅槃的道路,也就是中国名称永宁(永久的和平)的意思。”永乐四年(1406)升为府。

③元置,属普定路。治所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北十里。后废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复置,属普定府。嘉靖十一年(1532)徙治关索岭千户所(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)。万历四年(1576)移治安南卫(今晴隆县),属安顺府。天启间移治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)。1913年降为永宁县。

④明隆庆元年(1567)改石州置,属太原府。治所即今山西离石县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离石、中阳、柳林等县地。万历二十三年(1595)改属汾州府。1912年改永宁县。

⑤明隆庆五年(1571)升古田县置,属桂林府。治所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北百寿镇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广西卷:永宁州“永永安宁之义”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永福县及临桂县部分地。清代不辖县。1912年改为永宁县。

⑥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)改叙永直隶厅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即今四川叙永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、古蔺二县及兴文县东部地。1913年废,本州改为叙永县。


(1)元初以打罕地置,治今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北。属普定府(后改路)。至正中废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年)复置,属普定府。辖境相当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。二十五年属普定卫,后侨治卫城(今安顺市)。嘉靖十一年(1532年)迁治关索岭千户所(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)。万历四年(1576年)移驻安南卫城(今晴隆县),十一年属安顺府,天启时又移治查城(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)。1913年改为县,次年改名关岭县。(2)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置,治今四川省西昌市。与建安州同为建昌路治。明初废。(3)元至元十六年改楼头睒置,治今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永宁。属丽江路。明属鹤庆府。永乐四年(1406年)升为永宁府。(4)明隆庆元年(1567年)改石州置,治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。不辖县。属太原府。清属汾州府。1912年降为县。(5)明隆庆五年(1571年)升古田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西北寿城。属桂林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废州改为永宁县。(6)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改叙永直隶厅为永宁直隶州,治今四川省叙永县。属四川省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叙永、古蔺两县地。1913年改为叙永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夏屋城

    在今河北唐县北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 引《竹书纪年》: “魏殷臣、赵公孙裒伐燕,还,取夏屋、城曲逆。”

  • 分水岭关

    ①在今云南马龙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曲靖府》:分水岭关“在马龙州西南二十里。有哨兵”。②在今甘肃渭源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渭源县:分水岭关“在县西十五里分水岭上, 自岭以西之水,悉入洮河,以东之水,悉

  • 平乐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山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单县东四十里。昭帝元年(前86)封梁敬王子迁为平乐侯。东汉省。西汉建昭元年(前38年)封梁敬王子迁置,治今山东省单县东。东汉废。

  • 革东汛

    清置,属台拱厅。即今贵州台江县东北革东镇。旧有千总、外委驻守。

  • 千乘

    春秋时齐邑。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城镇北二十五里(今滨州市南二十六里旧镇西南十里千乘遗址)。《元和志》卷10千乘县:“千乘者, 以齐景公有马千驷, 畋于青丘。今县北有青丘, 县因以为名。”古邑名。春秋战

  • 冈里木孙山

    在今西藏日土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:冈里木孙山“在鲁多克城西北三百八十里,山甚高险, 自遮达布里山绵亘而北,至此为阿里之北界”。“冈里”藏语意为雪山,“木孙”突厥语意为冰。

  • 章武郡

    北魏改章武国置,治所在成平县 (今河北沧州市西),后迁治平舒县 (今大城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大清河、海河以南,文安、大城县以东,沧州市、海兴县以北地区。隋开皇初废。北魏以章武国改置,治平舒县(今河北

  • 河间府

    北宋大观二年 (1108) 改瀛州置,治所在河间县 (今河北河间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河间市以南,肃宁、献县以东,沧州、大城以西,泊头市以南地。金时辖境缩小,仅有今河间市、肃宁县地。蒙古至元二年 (12

  • 眺山

    在今河北满城县东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满城县: 眺山 “巍然特立,可以眺远,因名。山北有五马、黄金二洞,容数百人”。

  • 庙屯站

    亦作妙噶山站。清乾隆二十七年 (1762)置,为吉林将军境内北路驿站之一。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北迎兰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57: “妙噶山站,南至三姓城五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