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淮东道宣慰司

淮东道宣慰司

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置淮东道宣抚司。十五年 (1278) 改置宣慰司,治淮安路 (治今江苏淮安市)。十九年 (1282) 罢。二十一年 (1284)复置,迁治扬州路 (治今扬州市)。二十三年 (1286)罢,二十六年 (1289) 又复置。大德三年 (1299) 与淮西道宣慰司并作淮东淮西道宣慰司。皇庆后长期领有扬州、淮安、高邮等两路一府。至正二十六年(1366) 废。


元至元二十一年(1284年)改江淮等处行中书省置,治扬州路(今江苏扬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(邳州、徐州、宿迁等市除外),安徽省泗县、五河、明光、天长、滁州、全椒、来安等市县。二十三年复改江淮等处行中书省。二十八年又改淮东道宣慰司。元末废,并入江南行中书省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广福县

    即安富县。在今湖北郧县东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淅阳郡安福县:“梁置,曰广福,并为郡。”广福应为安富之讹。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北。为广福郡治。隋仁寿初改安福县。

  • 明圣湖

    一名金牛湖。即今浙江杭州市之西湖。一说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郊定山以南。早已湮没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 引 《钱唐记》 云: “县南江侧有明圣湖。” 唐 《初学记》 引刘道真 《钱唐记》: “明圣湖在县南。

  • 怀安卫

    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在今河北怀安县东南怀安镇。宣德后属万全都司。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)改为怀安县。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于故怀安县置,治今河北省怀安县东南怀安城。

  • 嵛山

    ①一名大嵛山。即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大嵛山。《清一统志·福宁府》: 嵛山 “在霞浦县东南海中。山高而中坳,形似钵盂,旧名盂山。中有三十六澳,地肥饶,居民稠密。明洪武间,周德兴以其孤悬海中,尽徙其民于内地,

  • 牧马河

    即古木马河。源出陕西城固县西南凉水井,东北流经西乡县南会洋水,东注于汉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汉中府西乡县: “牧马河自城固入,径城东南,会洋水。”(1)又名七岭河。相传唐大将尉迟恭曾在河边牧马而得名。

  • 外黄

    又作黄。战国魏邑。即今河南民权县西北三十八里内黄集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“齐宣王用孙子计,救赵击魏。魏遂大兴师,使庞涓将,而令太子申为上将军,过外黄。”即此。《战国策·宋卫策》 有《魏太子自将过宋外黄章

  • 天国山

    亦名大坪山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九十里,崇州市西北二百余里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7:永康县有天国山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2崇庆府:天国山“在永康县。左连大面,右连鹤鸣,前临狮子,后枕大随等山。有龙池及融照寺。

  • 八斗溪

    在今湖南桑植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安福所:八斗溪“在所(今桑植县)北。绕城而西,合永定诸溪水,入(九溪)卫境,合喝堡诸溪。亦名酉水”。

  • 玉华山

    ①在今江西崇仁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崇仁县:玉华山“在县南十五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抚州府一》:玉华山“上有玉华仙坛”。②在今江西宜黄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宜黄县:玉华山“在县南十五里。亦

  • 九日山

    即今福建南安市东九日山。《方舆胜览》卷12泉州《山川》:九日山“在南安县西三里。……《府志》或云,有道人语自戴云山来此,九日乃到,因名”。山上有宋、元、明、清摩崖石刻七十四方,其中十三方为祈风石刻,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