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清江镇

清江镇

①又名樟树镇。北宋属清江县。即今江西樟树市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于此置巡司。清乾隆三十年 (1765) 裁,移临江府通判驻此。1949年为清江县治。1988年改为樟树市。

②一名清江嘴镇,又作靖江嘴镇。即今湖北黄梅县南七十二里小池镇。明置巡司。清改设县丞于此。


(1)古镇名。(1)北宋置,即今江西省樟树市。明初置巡检司于此。(2)在今湖北省黄梅县南。明置巡检司于此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浙江省乐清市中部,东濒乐清湾。面积34.3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渡头,人口1700。镇以境有清江得名。民国时置镇,1949年改为乡,1958年后改公社,1984年复为乡。1986年又置镇,1992年清北乡并入。地处滨海平原。主产稻、糖蔗、小麦。海涂养殖蛏、蚶、牡蛎、对虾业发达。有纺织、汽车配件、机械、服装等厂。杭温公路经此。有上埠头海运码头。有纺织配件等厂。商业繁盛,为邻近山货、水产品集散地。温州市水产技术研究所设此。杭温公路经此。(2)在广东省连州市北部、天堂岭南部。面积130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唐家,人口450。因建社初社址驻清江大队,故名。1949年属连县二区,1958年属星子公社。1961年析置清江公社,1963年初社址迁唐家。1983年改区,1986年设乡,1993年设镇。属石灰岩山地。主产稻、甘薯,并产生姜、百合、玉竹。盛产油茶。有煤、锑等矿。有采煤、水电等业。有公路接107国道。(3)在重庆市荣昌县南部,南邻四川省。面积18.2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清江场,人口790。清建场,因清江滩桥得名。1930年建清江乡,1958年并入安富公社,1962年复为清江公社。1982年建乡,1993年将古桥乡下湾、塔水两村并入建镇。产稻、小麦、甘薯、油菜籽、茶叶、灯草等。有采煤、酿酒、粮油加工、农机修理、砖瓦等企业。为县南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有公路东接荣泸公路。河通机动船。(4)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东北部。面积66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清江,人口5000。地以溪沟得名。1949年为清江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。2001年置镇。产油菜籽、烟叶、花生、蚕茧等。有酿酒、农具等厂。为巴中、通江、平昌等县白蜡、耕牛交易中心。达巴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唐、宋摩崖造像。水宁寺为南朝梁始宁县治遗址。(5)在四川省金堂县西北部。面积20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清江,人口1000。以驻地得名。清咸丰年间兴场。1949年为清江乡,1958年为公社,1983年复改乡,1992年置镇。盛产柑橘。特产蘑菇。有电站、机砖等厂。赵清公路经此。火盆山东汉墓群中曾出土东汉陶器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玉谿

    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。唐李商隐少时曾读书于此。元耶律楚材《王屋道中》:“行吟想象覃怀景,多少梅花坼玉谿。”即此。

  • 大莹城

    在今山东滨州市滨城镇西二十五里。亦作大营城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4:大营城“金人屯兵所筑,故丁河口。金号铁门关”。又称大营城。在今山东省滨州市滨城西二十五里。金人屯兵所筑,号铁门关。

  • 哈州

    又作哈尔分、合里宾、哈里宾。元改金合里宾忒千户置,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纽依河入黑龙江口附近。后又置兀者吉烈迷万户府治此。明初改置哈尔分站。又作哈儿兮、合里宾等。元置,治今俄罗斯境内阿纽依河入

  • 宜定州都督府

    唐改安定州都督府置,属庆州都督府。寄在庆州界 (今甘肃庆阳县境)。天宝后废。唐初以党项部落置,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东北部一带。后地入吐蕃,侨治庆州(治今甘肃庆城县)界。寻废。

  • 万户山

    在今山西汾阳县西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汾州府:万户山“延袤二十里,高八十丈,平坦可居万户, 因名”。古山名。在今山西省汾阳市西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其巅平坦,可居万户,故名。

  • 罗甸国

    在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西部坤甸一带。清乾隆四十二年 (1777) 华侨罗芳伯称王于此。清谢清高 《海录》 有专条记述。

  • 吐鲁番城

    亦作土鲁番城。即今新疆吐鲁番市。清设领队大臣驻守。清王定安《湘军记》卷19:光绪三年(1877)三月,清军讨伐阿古柏,“徐占彪、孙金彪引军至吐鲁番,白彦虎先一日遁城东。……遂克吐鲁番满、汉两城”。十二

  • 龙潭港

    在今湖北宜城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宜城县:龙潭港在“县西南里许。东通汉江”。

  • 泉源水

    即今河南淇县南折胫河。《诗经·卫风·竹竿》: “泉源在左,淇水在右。” 《水经·淇水注》:“淇水又东,右合泉源水。水有二源,一水出朝歌城西北,东南流。其水南流东屈径朝歌城南,又东与左水合,谓之马沟水。

  • ①夏代方国。在今山东鄄城县东北。《诗经·商颂》: “韦、顾既伐。” “顾” 即顾国。后为邑。《左传》: 哀公二十一年 (前474),“秋八月,公及齐侯、邾子盟于顾”。即此。②战国中山国都城。在今河北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