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远县
隋开皇十年 (590) 置,属广州。治所即今广东清远市。据民国 《清远县志》 称: 因县内江河清洌,故名。大业初属南海郡。唐属广州。元属广州路。明、清属广州府。民国初属广东粤海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88年改设清远市。
古旧县名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置,治今广东省清远市。属广州。大业初属南海郡,唐、宋属广州,元属广州路,明、清属广州府。1988年撤销,改设清远市。
隋开皇十年 (590) 置,属广州。治所即今广东清远市。据民国 《清远县志》 称: 因县内江河清洌,故名。大业初属南海郡。唐属广州。元属广州路。明、清属广州府。民国初属广东粤海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88年改设清远市。
古旧县名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置,治今广东省清远市。属广州。大业初属南海郡,唐、宋属广州,元属广州路,明、清属广州府。1988年撤销,改设清远市。
即今甘肃敦煌市东南三危山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窜三苗于三危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三苗在江淮、荆州数为乱。于是舜归而言于帝,……迁三苗于三危,以变西戎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云:“三危山有三峰,故曰三
元至元二十三年 (1286) 升长溪县置,属福州路。治所在霞浦县 (今福建霞浦县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霞浦、福安、宁德、福鼎等市县地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降为县。成化九年 (1473) 升为直隶州,
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北波洞村。《清一统志·镇远府》 “在城铺” 条下: 又有 “波洞” 等铺。
即今河北永年县(临洺关)东北十八里刘营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1永年县图:西北有刘营。
北魏太和十四年(490)置,治所在朱阳县(今河南卢氏县东南七十四里朱阳关镇)。孝昌二年(526)废。西魏大统二年(536)复置,属东义州。北周保定二年(562)废。北魏太和十四年(490年)置,治朱阳
即达孜宗。治今西藏达孜县东北达孜。
元置,属松潘宕迭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使司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南五里。明于此置岳希蓬长官司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白州置,治所在博白县 (今广西博白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博白县及陆川县部分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白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白州置,治博白县(今广西博白县)。辖境同白
一作大原山。在今湖南武冈县西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武冈州“风门山”条下:“其相近者曰太源山。冈原平衍,泉流深阔,溉田甚广。”
唐武德五年(622)置,治所在南昌县(今江西南昌市西南)。八年(625)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南昌县(今江西南昌市西南)。辖境未详。八年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