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口
即今江西湖口县治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齐中兴元年 (501),萧衍命邓元起攻江州,“元起将至寻阳,(陈) 伯之收兵退保湖口”。胡三省注: “湖口,彭蠡湖入江之口。” 五代南唐置湖口县。
即今江西省鄱阳湖入长江之口。南朝齐中兴元年(501年),萧衍遣邓元起攻江州,陈伯之退保湖口,即此。
即今江西湖口县治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齐中兴元年 (501),萧衍命邓元起攻江州,“元起将至寻阳,(陈) 伯之收兵退保湖口”。胡三省注: “湖口,彭蠡湖入江之口。” 五代南唐置湖口县。
即今江西省鄱阳湖入长江之口。南朝齐中兴元年(501年),萧衍遣邓元起攻江州,陈伯之退保湖口,即此。
隋仁寿二年(602)平夷僚置,在今四川汉源县北四十里九襄镇。四年(604)升为汉源县。唐徙汉源县于黎州。遂改为汉源镇。清末改为九襄镇。俗呼为汉源街。(1)在陕西省宁强县东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97
即今江苏江阴市东南顾山镇。清乾隆三十三年 (1768) 置巡司于此。在江苏省江阴市东南部。面积25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顾山,人口6700。明以前称顾山市,以山得名。1949年为顾山镇,
在今四川阆中市南三里锦屏山(阆中山)。清道光《保宁府志》卷6:八仙洞“嘉庆十六年,川北镇罗思举所开凿,八仙像并纯阳瓜皮诗于壁”。
明永乐四年(1406)置,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。治所在今云南中甸县南部的小中甸。“杨塘”即藏语“洋塘”,意为第二块坝子。嘉靖元年(1522)改属永昌军民府。后废。
在今云南红河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思陀甸长官司: 思陀山 “在司治 (今县西南大新寨) 东。山顶平夷,有思陀寨遗址”。
即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铜鼓乡 (铜鼓潭场)。清同治 《酉阳直隶州志》卷3记载:“宋元间土官治所也。”
明置,即今甘肃山丹县东南花寨子乡。《皇明职方地图卷》中甘肃镇边图有花寨。
亦作五乘场。即今四川沐川县西民建乡(五圣场)。清光绪《屏山县志》卷下:“沐川场左走小路黑旦子四十里,越万山老林至五乘场,三十里至利店场。”
汉西域国名。自单桓国分置,属西域都护府。国都在于类谷(今新疆呼图壁县境,一说在昌吉市南)。西域古国名。汉时王治于娄谷,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南呼图壁河河谷一带。属西域都护。三国以后,并属车师后部
金置,属章丘县。即今山东章丘市东南普集镇。(1)古镇名。即今山东省章丘市西普集镇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济南府章丘有普济、延安、临济、明水四镇,即此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湖北省江陵县南部、长江北岸。面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