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灵州

灵州

①北魏孝昌中置,治所在旧薄骨律镇(今宁夏吴忠市北)。北周置回乐县,为州治。《元和志》卷4灵州:“以州在河渚之中,随水上下,未尝陷没,故号‘灵州’。”隋大业三年(607)改置灵武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)又改为灵州。辖境相当今宁夏中卫、中宁二县以北地区。开元后,尝为朔方节度使理所。天宝元年(742)复为灵武郡,乾元元年(758)又改为灵州。公元11世纪地属西夏,更名西平府。元仍为灵州,属宁夏府路。明洪武初废。十六年(1383)于今灵武县西南五里另置灵州千户所,宣德三年(1428)移治今灵武县。弘治十三年(1500)升为灵州,十七年(1504)复为灵州守御千户所。清雍正三年(1725)又改置灵州,属宁夏府。1913年降为灵武县。

②东魏天平中置,寄治汾州隰城县(今山西汾阳县)界。北齐废。


(1)北魏孝昌二年(526年)改薄骨律镇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北。北周置回乐县,为州治。辖境约当今贺兰山东麓,宁夏中卫、中宁等市县以北,盐池县以西地。为朔方节度使治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灵武郡。唐武德初复为灵州。天宝、至德年间又曾改灵武郡。北宋咸平五年(1002年)地入西夏,改为西平府。元仍为灵州,无附郭县。属宁夏府路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年)改置灵州千户所。属宁夏卫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改置灵州,治今宁夏灵武市。属陕西省。清属宁夏府。1913年改为灵武县。(2)东魏天平中置,寄治隰城县(今山西汾阳市)界。北齐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伊克明安旗

    清置,旗府驻地大泉(今黑龙江富裕县东大泉子)。1947年裁撤,并入富裕县。

  • ①周代国名。春秋时灭于齐。故址在今山东沂南县南。《春秋》:闵公二年(前660),“齐人迁阳”。即此。西汉置阳都县。②一作唐。春秋燕邑。在今河北顺平县西北。《春秋》:昭公十二年(前530),“齐高偃帅师

  • 洞源山

    一名鬼谷山。在今江西贵溪县南一百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07信州贵溪县: “ (藐姑山) 南十里为洞源山,一名鬼谷山。有鬼谷洞,好事者深入其中,约行四里,至洞尽处有小洞可通鬼岩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卷51广信

  • 岯崲湖

    一作休崲湖。在今浙江上虞市西南。《宋书·谢灵运传》: “灵运既不得回踵,又求始宁岯崲湖为田。” 即此。《南史·谢灵运传》 作 “休崲湖”。山 一名&#x

  • 善板祠

    一名恶 (亚) 子祠。即今四川梓潼县东北二十里七曲山大庙。为祭祀晋人张恶子 (张育) 之庙宇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 汉中志》: 梓潼县“有善板祠,一曰恶子,民岁上雷杵十枚,岁尽不复见,云雷取去”。唐

  • 时罗漫山

    即折罗漫山。今新疆境内天山山脉。《隋书·北狄·西突厥传》:大业七年(611),西突厥处罗可汗为射匮可汗所攻,“遁于高昌东,保时罗漫山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又作出罗漫山、折罗漫山、白山。即今横贯中国新疆维吾

  • 归仁军

    唐天宝六年(747)于归仁国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治所在孽多城(今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克什米尔之吉尔吉特)。后废。

  • 李阳河

    ①在今河北内丘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顺德府一》:“李阳河在内丘县北。源出县西之且停山,有二源:一自县之扬武川北岭村而来;一自县之石河西丘而来。合于县城之西,入唐山县(治在今隆尧县尧山乡)西南,亦称马河,下

  • 中阿山

    在今云南凤庆县西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顺宁府》:中阿山“奇峰秀岭,林泉环郁。明正德中,有人于此山得方石尺许, 镌曰 ‘襟沧江,带锡河,为昆仑山冢子,厥名曰中阿’,下十数字剥落”。

  • 育阳县

    一作淯阳县。西汉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县南六十里。西晋属南阳国。东晋为淯阳郡治,后仍属南阳郡。孝武帝避简文帝讳,改为云阳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南阳市南、白河西岸。属南阳郡。三国时又作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