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牂州

牂州

又作䍧州。 隋开皇初置, 治所在牂柯县(今贵州黄平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贵州金沙、平坝及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以东,余庆、施秉、岑巩县以南,三穗、从江县以西地区及道真、正安、遵义市一带。大业初改为牂柯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) 复为牂州。治所即今贵州瓮安县东北草塘镇。开元中降为羁縻州,属黔州都督府。北宋属黔州。后废。


隋初置,治牂柯县(今贵州黄平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西部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云南省东部。大业三年(607年)改牂柯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复为牂州,移治今贵州省瓮安县东北草塘。永徽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元辰山

    即今江西都昌县北苏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11南康军都昌县:元辰山,“道书第五十一福地。又名苏山,晋苏耽居此”。

  • 封统郡

    西魏废帝元年 (552) 置,属宁州。治所同昌县 (今四川南坪县白水江东岸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坪县中部地。后废。

  • 显通寺

    在今山西五台县台怀镇北侧灵鹫峰上,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。据 《清凉山志》 卷3记载,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,名大孚灵鹫寺。寺以山名。北魏孝文帝时扩建,因寺侧有杂花园,亦名花园寺。唐武则天时,因新译华严

  • 九曲坡

    在今贵州万山特区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思州府黄道溪长官司:九曲坡在“司西十里。山高路险”。

  • 硖石城

    在今安徽凤台县西南淮河两岸硖石山上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“淮水又北径山硖中,谓之硖石。对岸山上结二城,以防津要。” 即此。

  • 涂 (塗) 山县

    隋开皇初改马头县置,属濠州。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。唐武德四年 (621)废。

  • 胡桃山

    在今安徽和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义熙二年 (406),“桓石绥与司马国璠、陈袭聚众胡桃山为寇,刘毅遣司马刘怀肃讨破之”。胡注: “胡桃山当在历阳郡界。”

  • 邕奴

    即雍奴泽。邕,通雍。在今河北霸州市、永清、文安、大城及天津市静海县之间。《说文解字段注》: “ 《水经注》 释渔阳郡雍奴曰: 四方有水为雍,不流为奴。皆邕字之假借也。” 清时渐淤成陆。即“雍奴”。

  • 上庸郡

    ①东汉建安二十二年(217)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上庸县(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四十里堵水北岸)。三国魏黄初元年(220)并入新城郡。太和二年(228)复置。西晋辖境约当今湖北竹山、竹溪二县,十堰市及陕西平利、

  • 三音额音河

    即今吉林抚松县南松花江上源头道江。清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27:三音额音河,“国语(满语), 三音, 好也, 额音, 流也。(吉林)城南五百二十余里。源出长白山,西北流,复折而东北入混同江”。《清一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