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泉岛
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西部,位于永乐群岛西部,北距珊瑚岛2海里。岛的西北方有中国渔民建造的珊瑚石庙。1974年在岛的西北部发现一处唐宋时期的居住遗址。中国渔民向称圆峙、圆岛。清宣统元年(1909)李准巡海时,以岛上泉水甘甜可饮用,命名甘泉岛。郑资约《南海诸岛地理志略》载:甘泉岛“岛形如锅,长800码,高26呎。上覆植物,绕岛有礁,但可登陆于东侧,或东南侧之码头。岛上有房数间,井一,无人”。
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西部,位于永乐群岛西部,北距珊瑚岛2海里。岛的西北方有中国渔民建造的珊瑚石庙。1974年在岛的西北部发现一处唐宋时期的居住遗址。中国渔民向称圆峙、圆岛。清宣统元年(1909)李准巡海时,以岛上泉水甘甜可饮用,命名甘泉岛。郑资约《南海诸岛地理志略》载:甘泉岛“岛形如锅,长800码,高26呎。上覆植物,绕岛有礁,但可登陆于东侧,或东南侧之码头。岛上有房数间,井一,无人”。
即今江西瑞金市西北瑞林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元至元二十五年(1288)改辽阳府置,属辽阳行省。治所在辽阳县(今辽宁辽阳市老城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辽阳市以南及辽东半岛一带。明洪武四年(1371)废。六年(1373)复置,十年(1377)又废。元至元
即今云南中甸县大中甸坝子。元代称大旦当,属丽江路。《元一统志》临西县:“东北至吐蕃大旦当拔著七十里。”“旦当”为藏语“建塘”的音译转写,意为胜利坝或王子之地。
泛指西部之州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郑浑传》裴注引张璠《汉纪》:东汉郑泰称董卓“出自西州”,即是。见“东州”。
五代方镇名。后唐同光二年 (924) 置,治所在新州 (治今河北涿鹿县)。领新、妫、儒、武四州。天福初地入契丹,废。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年)置,治新州(今河北涿鹿县)。五代晋天福元年(936年)地入
在今四川开县。产井盐。民国设场知事,专理盐务。
在今福建南安市南水头镇附近的康店复船山上。郑成功 (1624—1662),本名森,字大木。南安石井人。为我国明末清初反抗荷兰侵略的民族英雄。南明永历十五年 (清顺治十八年,1661) 三月挥师东渡,翌
即今江西崇义县西北二十里过埠镇。明正德十四年(1519)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湖南永州市东八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6永州:朱砂坑“历代采砂之迹俱存。故《志》云,忽有人掘地得砂一块,大如数石瓮, 自是砂遂绝”。
唐贞观三年(629) 析薛城县置,属维州。《元和志》 卷32盐溪县: “有盐溪村,因为名。” 治所在今四川理县北不孟乡境。永徽元年 (650) 省入定廉县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二年(628年)析薛城县置,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