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白渠

白渠

①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记载:西汉武帝太始二年(前95),用赵中大夫白公建议,于郑国渠之南开凿, 自谷口(今陕西礼泉县东北)分泾水东南流,经高陵、栎阳(今临潼县北),东至下邽(今渭南市北)东南注入渭水。“袤二百里,溉田四千五百余顷, 因名曰白渠”。唐时自北而南,分为太白、中白、南白三渠,总称三白渠。宋元以后,渠道渐废。其上游历有修改,如宋凿丰利渠,元凿王御史渠, 明凿广惠渠、通济渠,清凿龙洞渠,而下游则仍其旧。清末渠身缺漏,灌田仅二百顷。1926年以后改筑为泾惠渠。

②亦名北渠。在今宁夏中卫县东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7宁夏中卫:白渠“在卫城东二十里,溉田九十顷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宁夏府一》:白渠“旧长四十二里,溉田一百七十顷。今曰北渠,长五十里,溉田一百一十八顷”。


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。西汉太始二年(前95年)开凿。为赵中大夫白公建议,故称。自谷口(今陕西泾阳县西北)分泾水东南流,经高陵(今高陵县鹿苑镇)、栎阳(今西安市临潼区栎阳镇东北)东至下邽(今渭南市临渭区下吉镇东南)南注入渭水(今渭河)。长200里,溉田 4500 余顷(约合今28万亩)。唐时自北而南,分为太白、中白、南白三渠,总称三白渠。宋、元以后,上游历有修改。1930年后改筑为泾惠渠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期思县

    ①春秋楚灭蒋国后置,治所在今河南淮滨县东南二十六里期思镇。秦属衡山郡。西汉属汝南郡。三国魏属弋阳郡。南朝梁废。②北魏景明初改边城县置,为边城郡治。治所在安丰故城 (今河南固始县东南)。南朝陈改为边城县

  • 拉加寺

    即今青海玛沁县东北拉加乡。1935年置同德县于此。民国许公武 《青海志略》 第七章: “拉加寺在贵德县之西南,为河南蒙古四旗贸易之中心,地当果洛克等五族运粮之孔道,形势扼要……二十四年改为同德县治。”

  • 防城

    即今广西防城港市。清乾隆十二年(1747)移管界巡司于此,属钦州,改为防城巡司。光绪十四年(1888)改为防城县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防城港市。清乾隆十二年(1747年)移管界巡检司于此,并改为防城

  • 新郑县

    秦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即今河南新郑市。西汉属河南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新郑县: “春秋时为郑武公之国,曰新郑,以别于京兆之郑也。” 西晋废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复置,属管州,移治今新郑市南双洎河

  • 鲁湖

    在今湖北武昌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武昌府: 鲁湖 “在府西南八十里。南接釜头湖,西抵金口垱”。又称卤湖。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南部、长江右岸。属沉溺型河迹洼地湖。湖面海拔21米,原有面积77.1平

  • 施南长官司

    明永乐三年 (1405) 改宣慰司置,属大田军民千户所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西椒园镇水田坝。四年 (1406) 改为施南宣抚司。明永乐三年(1405年)改施南宣慰司置,治今湖北省宣恩县。次年为施南宣抚司

  • 三港水

    在今江西东乡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东乡县:三港水“在县治东南。自金溪县北流入县界,其上源合白莲、青田二港, 因名。绕县东,又东北入安仁县境,会锦江而达余干县之龙窟河”。《清一统志·抚州府一》:

  • 铁场堡

    明置,属广宁前屯卫。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铁厂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广宁前屯卫: 铁场堡在“卫西六十里,与山海关接界”。

  • 安图土司

    一作多伦尼托克安图土司。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北安冲乡(拉则)。清末并入安冲土司。民国周希武《玉树调查记》卷下:“多伦尼托克云者,役属蒙古之名地。七族今并

  • 通海城

    唐南诏置,为通海都督驻地。即今云南通海县。为当时安南通天竺道上的重镇。这一段交通线又称 “通海城路”。